成本会计的核心计算公式可归纳为以下五类,涵盖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及分析指标:
一、成本核算基础公式
-
总成本计算
$TC = DC + IC$
其中,$DC$为直接成本(材料+人工),$IC$为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其他间接支出)。
-
单位成本
$UPC = \frac{TC}{Q}$
用于计算每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
二、成本差异分析
-
材料成本差异
-
材料成本差异率:$\frac{\text{月初结存差异} \pm \text{本月收入差异}}{\text{月初计划成本} \pm \text{本月计划成本}} \times 100%$
-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PDC = PDC_{\text{计划}} \pm \text{差异率} \times PDC_{\text{计划}}$。
-
-
人工成本差异
-
计时工资:$W = \text{月标准工资} - \text{缺勤工资} - \text{病假工资}$
-
计件工资:$W = \text{单价} \times \text{实际工时}$。
-
三、成本控制指标
-
边际成本
$MC = \frac{\Delta TC}{\Delta Q}$
衡量产量变化对总成本的影响。
-
盈亏平衡点
$BEP = \frac{FC}{SP - VC}$
用于确定企业达到盈亏平衡的销售量或销售额。
四、生产流程关联公式
-
期初在产品成本与完工产品成本
$期初在产品成本 + 本期生产费用 = 完工产品成本 + 期末在产品成本$
用于核算生产周期内的成本流转。
五、其他重要公式
-
变动成本率 :$VCR = \frac{VC}{SI}$
评估成本结构中变动成本占比。
-
标准成本差异 :$SCH = AC - SC$
分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偏离程度。
说明 :以上公式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调整,例如材料消耗分配可采用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法,人工成本需区分计时与计件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