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具有破坏力强、突发性高、连锁灾害显著的特点。典型案例显示,人类工程活动(如弃渣堆积、尾矿坝溃决)与强降雨叠加常引发毁灭性灾难,如四川康定县2009年泥石流致54人遇难,深圳2015年填土滑坡转化为泥石流掩埋77人。
- 工程弃渣诱发型:四川康定县大渡河长河坝水电站(2009年)因隧洞弃渣堵塞沟口,暴雨后爆发泥石流冲毁营地,并形成堰塞湖。云南东川市黑山沟(1984年)因采矿弃渣在强降雨下暴发,造成121人死亡。
- 填土滑坡转化型:深圳光明新区红坳弃土场(2015年)因填土渗透变形滑坡,转化为低速远程泥石流,推倒33栋建筑并引爆危险品。香港宝珊道(1972年)强降雨引发滑坡转泥石流,致67人遇难。
- 自然因素主导型:陕西西安蒿沟(2023年)因短时强降雨(6小时52毫米)触发高势能松散物运动,25人被掩埋,民房瞬间摧毁。湖南临湘市(2011年)300年一遇暴雨冲刷疏松土壤,形成山洪泥石流致12人死亡。
泥石流防治需结合地质监测、工程规范与预警系统,尤其警惕人类活动叠加极端天气的风险。山区建设应避让高风险沟谷,并强化松散物源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