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问题的提出需明确研究方向、背景和核心问题,具体写作要点如下:
一、核心要素构成
-
研究背景
需简要介绍问题产生的社会、政策或现实背景,说明其研究价值和紧迫性。例如:小学生近视问题与视力下降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其成因及后果直接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
-
明确研究问题
问题需具体、可操作,避免模糊。例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小学生视力下降主要与用眼习惯不良、用眼时间过长等因素相关。
-
问题陈述结构
-
背景+问题 :先描述现状,再引出核心问题。例如:“当前小学生近视率逐年上升,部分学生视力低于4.5,主要源于用眼姿势不当”。
-
可操作性 :明确研究范围(如某学校学生)、时间限制(如一学期)及数据来源。
-
二、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
突出价值与创新点
强调研究对教育实践或政策制定的意义,如改善用眼习惯、降低近视率等。
-
避免冗长与偏离主题
问题提出应简洁有力,避免引入无关背景信息。例如:仅聚焦“用眼习惯”这一核心因素,而非扩展到家庭环境、电子产品使用等。
-
结合权威资料
可参考医学研究、教育统计等权威数据支持问题陈述,如引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近视的统计数据。
三、示例结构参考
-
标题 :《小学生近视眼成因及干预策略研究》
-
问题提出 :通过观察发现,班级中戴眼镜学生比例高达30%,部分视力低于4.5,主要与用眼姿势不良、用眼时间过长有关。
通过以上方法,可系统、清晰地提出调查报告的核心问题,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