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ACC是产品检验中的专业术语,表示“合格/允收”(Accept的缩写),与REJ(拒收)共同构成质量判定的核心标准。 其核心作用是通过统计单项检验结果,结合AQL(可接受质量水平)标准,最终决定整批产品是否通过。关键亮点:① ACC代表行业通用的质量合格标识;② 需严格遵循抽样规则避免误判;③ 与供应链管理紧密关联,直接影响企业成本与信誉。
在质量检验流程中,ACC判定需基于客观数据而非主观感受。例如,电子元件尺寸误差若在允许范围内即标记为ACC,反之则标记为REJ。抽样检验时,需按国际标准(如GB2828)随机抽取样本,确保结果反映整体质量,避免因抽样偏差导致误判。统计整批产品的ACC比例后,对比AQL阈值(如1.5%),即可得出“整批合格”或“整批退货”结论。
质检ACC的应用需注意三大原则:一是严谨性,避免因人员情绪或供应商关系影响判定;二是透明度,通过标签区分待检品/合格品/不良品;三是风险控制,特采(让步接收)需谨慎,防止低质量物料流入生产线。例如,塑胶件外观检验中,A面(直接可见面)的ACC标准通常严于B面,体现分等级管控思维。
企业通过ACC/REJ数据可追溯供应商质量趋势,优化采购决策。长期ACC率低的供应商需被重点审核,而高ACC率则可能获得免检资格。这一机制既保障来料质量,也降低复检成本。提示:质检人员需定期培训,统一ACC判定标准,同时利用数字化工具(如MES系统)记录数据,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