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男女平等程度排名中,冰岛连续15年位居榜首,其综合得分高达0.935,远超其他国家;北欧国家整体表现强劲,芬兰、挪威、瑞典分列前五;东亚地区的中国排名第106位、日本第118位,受经济参与和政治赋权指标拖累明显,而菲律宾和韩国表现相对较好。
全球性别平等评估主要基于四大维度:经济参与和机会、教育、健康与生存、政治赋权。北欧国家因在女性劳动参与率、薪酬公平性和政治高层占比上表现卓越,长期占据榜单前列,其中冰岛凭借接近满分的经济与政治指标蝉联首位,芬兰和挪威的多元政策支持使其紧随其后。教育领域的性别差距已全球趋近消除,95%以上的国家实现入学率性别平衡,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达成高等教育性别均等。健康层面,绝大多数地区已消除出生性别比例失衡,仅个别国家存在残余压力。然而政治赋权始终是最大短板,全球仅卢旺达和加拿大议会实现男女比例均等,女性立法者平均占比不足三成。
区域差异显著:欧洲和北美整体领先,中东与南亚相对落后。东亚的中国在教育维度表现稳定,但高收入标签下的经济参与度仅排81位,女性高管比例不足15%;日本受传统性别分工影响,女性议员比例长期徘徊于10%,导致总分跌至118位。非洲国家卢旺达凭借能源、农业领域的女性就业保障跃居第五,成为唯一突围的传统欠发达经济体。拉美地区的尼加拉瓜通过立法强制配额制跃居前十,西班牙凭借教育平权政策维持高位,反衬出同区域内巴西等国进展迟缓。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领域的性别差距已18年未拓宽,但科技行业仍存隐性偏见,STEM领域女性占比不足三成,高层技术领导岗位中女性仅占约15%。伴随全球经济放缓,部分国家出现“玻璃天花板”反弹现象,政治领域女性晋升速度放缓,显示实现全面平权仍需系统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