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由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39-40℃)、剧烈头痛、肌肉关节痛(俗称“断骨热”)及皮疹,严重时可引发出血或休克。治疗以补液、物理降温和对症药物为主,但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以下是具体症状与治疗方法的详细解析:
-
症状表现
- 高热:24小时内体温骤升至40℃,持续2-7天,可能伴随畏寒或寒战。
- 疼痛:眼眶痛、肌肉痛及关节痛尤为突出,影响日常活动。
- 皮疹:病程第3-6天出现斑丘疹,从四肢蔓延至全身,部分患者伴瘙痒。
- 出血倾向:重症者可能出现牙龈出血、鼻衄或皮下瘀斑(血小板减少导致)。
- 重症预警:持续呕吐、腹痛、休克(四肢湿冷、脉搏微弱)需立即就医。
-
治疗方法
- 补液:通过盐水、果汁或静脉输液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
- 退热:优先物理降温(湿毛巾擦拭),避免阿司匹林等可能加重出血的药物。
- 镇静止痛:如布洛芬或***(需医生指导),缓解头痛和肌肉疼痛。
- 重症处理:休克患者需紧急扩容,出血者需输注血小板或血浆。
-
图片辅助说明
- 典型皮疹(四肢红斑)、出血表现(牙龈/皮下出血)及补液操作示意图可直观帮助识别与应对。
提示:登革热无特效药,防蚊是关键!清除积水、使用蚊帐及驱蚊剂可有效预防。若出现高热不退或出血症状,务必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