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作是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的关键环节,但当前普遍存在人员履约不到位、监管缺位、市场不规范等问题。 改进需从强化合同约束、提升行业监管、推动技术应用三方面入手,通过数字化手段和制度优化实现监理效能的系统性提升。
-
人员履约与专业能力不足
监理人员空挂名、到岗率低、专业资质不符现象突出,部分项目总监打卡记录仅2天,关键工序旁站缺失。改进需严格执行电子考勤和实名制管理,落实合同违约条款,同时加强监理人员培训,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淘汰低效人员。 -
监管机制松散与责任模糊
业主对监理考核流于形式,行业主管部门多头管理导致监督真空。建议明确监理独立行使职权的法律地位,建设单位需定期核查监理记录并签署确认意见,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动态抽查和黑名单制度。 -
市场恶性竞争与技术滞后
低价中标导致监理投入不足,传统管理方式效率低下。推行合理监理取费标准,强制使用BIM、无人机巡检等智慧监理技术,实现施工全过程数据留痕和实时预警,从源头提升管控精准度。 -
廉洁风险与质量隐患
签证随意、材料检测疏漏等问题频发。需推行监理廉洁承诺公示制度,强化隐蔽工程影像存档,对关键原材料实施平行检验,建立“问题-整改-闭环”的问责机制。
监理行业改革需形成“制度+技术+人才”的协同体系。 建设单位应摒弃“以监代管”思维,监理单位需通过标准化服务重塑市场信任,而监管部门则需以信用惩戒和技术赋能双轮驱动,最终实现工程质量的本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