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残疾人低保政策是国家为保障残疾人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而设立的重要社会保障制度,其核心亮点包括:覆盖范围从重度残疾人扩大到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实施“单人保”差异化补贴(不低于低保标准65%)、家庭收入核算多重减免,以及城乡低保标准逐步统一化。
-
政策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现行政策将低保边缘家庭、脱贫建档立卡家庭中的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纳入“单人保”范围,打破了过去仅限一、二级重度残疾人的限制。例如,部分城市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按个人名义发放补贴,农村地区则优先将“一户多残”家庭纳入一类保障标准。 -
差异化补贴与动态调整机制
残疾人“单人保”标准通常不低于当地低保线的65%,2025年全国城市低保平均标准达694元/月,农村为6150元/年。部分地区对重度残疾人额外增发50%分类施保金,或按家庭收入差额补足至低保标准的100%-135%。 -
家庭收入核算的精准减免
申请低保时,残疾人家庭可享受刚性支出扣减(如医疗、康复费用)、就业收入豁免等优惠。例如,对残疾人本人劳动所得全额减免,避免因“收入超标”而无法享受保障。 -
城乡统筹与便捷化服务
民政部已取消城乡低保区分,推行“一站式”线上申请,审批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部分省份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无纸化办理”,并通过短信、电话主动通知符合条件的家庭。
提示: 残疾人低保政策因地区而异,建议通过属地民政部门或“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系统”查询最新细则,确保权益应享尽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