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工"十不焊割"是保障焊接作业安全的核心规定,主要包括:
①无证不焊(需持特种作业操作证)、②设备异常不焊(检查工具完好性)、③易燃物未清不焊(5米内禁放可燃物)、④防护缺失不焊(必须穿戴护具)、⑤密闭空间无监护不焊(需通风和专人看守)、⑥承压容器未泄压不焊(彻底排空介质)、⑦不明材料不焊(确认材质特性)、⑧雷雨天气不焊(禁止露天作业)、⑨安全措施未批不焊(动火审批先行)、⑩身体不适不焊(禁止带病操作)。
具体规定解析:
- 无证禁止作业:焊工必须通过考核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未经培训人员操作极易引发事故。
- 设备带病禁用:焊机线路老化、气瓶漏气等隐患需当日排除,故障设备立即停用。
- 严控火源范围:作业前清除焊点周边油污、木屑等,高空焊接下方需设置接火盆。
- 强制个人防护:电焊需戴绝缘手套、防护面罩,气割须配防火围裙和防毒口罩。
- 密闭空间双人制:有限空间作业需持续通风,外部设监护员并备应急救援设备。
- 压力容器特殊处理:管道/罐体焊接前需置换清洗,检测确认无残留可燃气体。
- 材料不明拒焊:合金钢、镀锌件等特殊材料需明确工艺参数,避免有毒烟尘。
- 恶劣天气停工:六级以上大风或潮湿环境禁止作业,防触电和火花飞溅。
- 审批流程前置:动火证需明确安全责任人,现场配备灭火器材后方可施工。
- 健康状态监控:癫痫、色盲或服用嗜睡药物者不得上岗,疲劳作业等同违规。
安全提示:十项规定源于血泪事故教训,焊工需定期复训并养成"作业前十查"习惯,企业应通过AI监控、气体检测仪等技术手段辅助落实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