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语讲中国发展故事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场跨越文化壁垒的创新实践,旨在通过青少年的视角结合微观叙事与宏大主题,向世界生动诠释中国的发展历程、文化底蕴及现代化进程。这种表达通过演讲、即兴问答与多样化才艺展示,展现青年一代对中华文化独特性的传承与现代化诠释能力,同时推动中国故事在国际视野中的传播与认同。
用英语讲中国发展故事的活动通过多维度设计与平台搭建,吸引了全国范围内数万名青少年参与,覆盖小学、中学及大学全学段,其中诸如深圳、江苏、山东等地的省级选拔展现出极高的区域文化特色与语言能力高度。在活动中,青少年以第一视角切入,如无锡学生通过惠山泥人制作经历探讨非遗文化传承,济南大学生结合山东在地发展讲述时代进程中的个体成长,展现以小见大的叙事逻辑;内容主题围绕“我热爱的故乡”“时代浪潮中的我与中国”等命题展开,通过英语解码中国乡土符号与城市现代化路径,并加入非遗绒花、戏剧独白、武术融合演绎等元素,以沉浸式叙事连接情感共鸣。
活动不仅强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文化内容的深度,更注重思辨性思维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综合培养。在即兴问答环节,选手需快速响应如“如何用三句话精准推广家乡”等问题,将地域经济、历史与个人洞察转化为国际化表达;语言之外的多元舞台呈现则打破传统模式,将二胡改编融入电子节拍、醒狮表演结合传统鼓点等创新形式,呈现动态中华文化图景。评委指出,这些表现标志着青少年已从单纯语言输出升级至跨文化对话,借助英语这一工具实现传统基因的时代重构,既满足传播需求又契合国家“中华文化世界传播”战略。
活动构建的省级分层晋级体系为更多学子提供了实践机会,其专业评审团涵盖语言学者、教育战略专家,结合新课标核心素养与语言能力模型评估选手表现。获奖者不仅有机会参与全国性展示及国际展演,更可依托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平台扩大影响力,持续激活青少年参与文化叙事的内驱力。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这类实践既能提升语言能力,还可通过挖掘本土文化符号建立文化传播自信,形成国际化语境下的双向认知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