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方的认定会计准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及相关解释,关联方的认定标准如下:

一、核心认定标准

  1. 控制关系

    一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其活动获取可变回报,并能影响回报金额。例如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

  2. 共同控制关系

    多方通过合同约定共享控制权,需一致同意才能决策。例如合营企业中各方的控制安排。

  3. 重大影响关系

    投资方能参与被投资方财务和经营政策决策,但无控制权。需考虑潜在表决权因素(如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

二、关联方范围

包括:

  • 母公司、子公司及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

  • 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投资方;

  • 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含其子公司);

  • 主要投资者个人及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 企业关键管理人员及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三、特殊情形处理

  • 关键管理人员服务 :仅当服务导致控制关系时才构成关联方,需结合第36号准则判断;

  •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若关联方交易显失公允,即使无直接控制关系也需披露。

四、排除标准

与日常经营无直接关联的第三方(如普通供应商、客户)不构成关联方。

本文《关联方的认定会计准则》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57910.html

相关推荐

法律主体分为哪三类

​​法律主体主要分为自然人、法人和国家三类​ ​。​​自然人​ ​指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包括本国公民、外国公民及无国籍人;​​法人​ ​是依法成立的组织,如企业、机关和社会团体,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国家​ ​在特殊情况下(如国际条约或发行国债)可作为整体参与法律关系,通常通过机关或授权组织代表行使权利。 ​​自然人​ ​ 作为最基本的法律主体,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2025-05-18 会计考试

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

​​法律主体通常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的范围更广——前者强调法律权责的独立性,后者侧重经济核算的边界性。​ ​ 例如,一家注册公司既是法律主体(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也是会计主体(需独立核算财务);但企业集团合并报表时,多个法律主体可合并为一个会计主体,而车间等非法律主体也可单独核算。 ​​法律主体必然成为会计主体​ ​ 法律主体(如公司、合伙企业)因具备独立财产和权责,必须进行财务核算。例如

2025-05-18 会计考试

报告主体与会计主体的区别

报告主体与会计主体是财务报告和会计核算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定义、范围及功能上存在显著差异。报告主体通常是指编制财务报告的单位或组织,而会计主体则是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用于界定哪些交易和事项应被记录。报告主体更关注财务信息的对外披露,而会计主体则侧重于内部核算的准确性。 报告主体与会计主体的区别 定义与范围 报告主体:指编制和提供财务报告的单位,如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其范围可能涵盖多个会计主体

2025-05-18 会计考试

法律主体和会计主体举例

法律主体与会计主体的区别和联系 法律主体和会计主体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它们在定义、范围和应用上有所区别。法律主体 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或个人。会计主体 则是指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空间范围。 法律主体的举例 个人 :作为法律主体,个人拥有权利并承担义务,如签订合同、拥有财产等。 公司 :公司作为法律主体

2025-05-18 会计考试

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是 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以下是具体解析: 核心结论 法律主体因具备独立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必然需要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因此一定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可能因独立核算需求(如车间、部门)成为会计主体,但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 详细说明 法律主体→会计主体 :法律主体(如公司、自然人)因需承担民事责任,必须通过会计核算记录经济活动,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2025-05-18 会计考试

主动交代问题模板

‌主动交代问题模板是用于规范问题反馈流程的标准化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 ‌提升沟通效率‌、 ‌降低理解偏差‌,并 ‌确保关键信息完整传递‌。通过结构化框架,帮助提问者清晰表述问题背景、核心诉求及期望解决方案。 ‌ ‌模板基本结构 ‌ ‌问题描述 ‌:简明扼要说明具体问题(如“系统登录失败”),避免模糊表述。 ‌背景信息 ‌:补充相关环境(如设备型号、操作步骤、错误代码),便于快速定位原因。

2025-05-18 会计考试

纪律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纪律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可分为以下五类,涵盖个人行为规范、组织纪律、工作作风等方面: 一、个人纪律问题清单 时间管理不足 :拖延任务、浪费时间 自律性薄弱 :易受干扰,无法坚持完成任务 生活习惯问题 :熬夜、饮食不规律、沉迷网络 注意力分散 :做事分心,难以保持专注 意志力不足 :面对困难易放弃 二、组织纪律问题清单 政治纪律松弛 :执行决策部署不力,存在****、官僚主义

2025-05-18 会计考试

个人违规吃喝问题清单

​​违规吃喝不仅是作风问题,更是政治纪律的“高压线”。​ ​近年来,中央纪委通报的典型案例显示,​​“吃公函”“吃老板”“吃下级”等隐形变异问题屡禁不止​ ​,背后往往隐藏利益输送、圈子文化等腐败风险。党员干部必须认清“一顿饭、一杯酒”背后的政治危害,严守纪律红线。 违规吃喝的常见情形包括:公款宴请非公务人员、拆分发票报销超标准费用、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宴请等。例如

2025-05-18 会计考试

纪律作风整顿责任清单

纪律作风整顿责任清单是一份明确责任分工、细化整改措施的文件,旨在通过全面梳理和排查作风纪律方面的问题,推动责任落实,提升工作效能。以下是清单的关键亮点和具体实施内容: 1. 明确责任分工 责任主体 :清单中详细列出了各级单位、部门及个人的责任分工,确保每个问题都有具体的负责人。 责任细化 :通过将任务分解到具体岗位,明确时间节点和完成标准,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岗。 2. 聚焦问题整改 问题梳理

2025-05-18 会计考试

在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

任务分解、心态调整、寻求支持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畏难情绪,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应对策略: 一、核心表现与成因分析 常见表现 拖延 :因害怕失败或无法胜任而推迟任务,常以“时间不足”为借口 自我怀疑 :质疑自身能力,担心无法完成任务 逃避行为 :回避困难任务,选择简单或熟悉的工作 焦虑情绪 :面对挑战时感到紧张、压力大,影响睡眠和健康 成因分析 自我认知局限 :对能力

2025-05-18 会计考试

会计主体的四个假设

​​会计主体的四个假设是会计工作的基础框架,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这些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时间背景、周期划分和计量标准,​​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比性和连续性​ ​,为企业决策和财务报告提供可靠依据。 ​​会计主体假设​ ​:界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强调会计工作必须独立反映特定企业或组织的经济活动,​​区分企业与其所有者、其他经济实体的界限​ ​。例如

2025-05-18 会计考试

关联客户的认定标准

​​关联客户的认定标准​ ​是企业在商业合作中识别和评估客户价值的关键依据,​​核心在于明确客户与业务的匹配度、合作潜力及长期价值​ ​。以下是具体分析: ​​业务匹配度​ ​:客户需求与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契合程度是首要标准。例如,目标客户是否属于企业定位的行业、规模或需求场景,直接影响后续合作的可能性。通过客户画像(如行业属性、采购习惯等)可快速筛选高潜力客户。 ​​合作历史与稳定性​ ​

2025-05-18 会计考试

会计报表与财务报表的区别

会计报表与财务报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定义、范围和用途上。会计报表是日常核算资料按表格形式汇总的综合反映,而财务报表是基于会计报表数据进行汇总和呈现的,通常用于对外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 定义与范围 会计报表 :是对日常核算资料进行汇总和反映的报告文件,侧重于单个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通常用于内部管理。 财务报表 :是基于会计报表数据汇总后形成的综合性报告

2025-05-18 会计考试

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财务报表与预算会计报表:定义与区别 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是企业和组织中两种关键的会计报告形式,它们在目的、内容和受众上有所区别。财务报表 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预算会计报表 则侧重于预算执行情况的反映和监督。 财务报表 目的 :财务报表旨在为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帮助他们做出决策。 内容 :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2025-05-18 会计考试

报送财务会计制度

​​报送财务会计制度是企业依法向税务机关提交财务数据的关键流程,核心在于确保​ ​数据真实性​​、​ ​时效性​​和​ ​合规性​​。​ ​根据我国《税收征管法》及配套法规,企业需按季度或年度报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报表,且电子化报送已成为趋势。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法规依据与范围​ ​ 报送财务会计制度以《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理办法》为基准,适用于所有从事生产

2025-05-18 会计考试

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是企业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与效率的核心工具,通过识别、监控和改进生产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实现风险可控、质量稳定和持续优化。​ ​其核心价值在于​​聚焦关键环节、标准化操作、动态监控​ ​,适用于制造业、食品、医疗等高要求领域。 ​​精准识别关键控制点​ ​ 通过流程分析、风险评估和历史数据,定位对产品质量或安全有决定性影响的环节。例如,食品加工中的杀菌温度控制

2025-05-18 会计考试

关键工序质量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管理制度是企业通过识别、控制和优化生产流程中的核心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的系统性方法。其核心亮点包括: ‌ ‌精准定位关键工序 ‌——通过FMEA等工具识别高风险环节; ‌标准化操作规范 ‌——制定SOP文件减少人为误差; ‌实时监控与预警 ‌——借助SPC技术动态追踪质量数据; ‌闭环改进机制 ‌——PDCA循环持续提升工序能力。 ‌分点展开说明: ‌ ‌关键工序识别 ‌

2025-05-18 会计考试

职级制度的四大关键

职级制度是组织内部对员工进行分类管理的重要机制,其关键作用在于明确员工职责、优化晋升通道、提升组织效能和增强员工激励。以下从四个方面详细展开职级制度的核心要素: 1. 明确职责与晋升路径 职级制度通过划分不同职务级别,帮助员工清晰了解自身职责和发展路径。这种划分不仅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职业目标,还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例如,在公务员系统中,职级与职务并行制度为员工提供了双重晋升通道

2025-05-18 会计考试

人民代表制度的关键

​​人民代表制度的关键在于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这一制度以​​广泛的代表性、坚实的民意基础、高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为核心,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人民代表制度通过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保障了选举的普遍性和平等性

2025-05-18 会计考试

医院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医院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是指医院为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内部规章制度,保障医院资产安全、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而建立的一套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机制。 1. 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合规性 :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确保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避免因违规行为受到处罚。 资产安全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医院可以有效防范和及时发现资产流失

2025-05-18 会计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