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的服装没有材质成分说明是违法的,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可能带来健康风险,遇到此类情况可依法**。
购买服装时,面料成分是必须标注的关键信息,缺失此内容直接违反了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纺织品纤维含量标注规定》。面料成分的透明标注能帮助消费者判断衣物是否适合自身需求,例如过敏体质者需避开特定材质,功能性需求者(如吸湿排汗、保暖性)可针对性选择。若商家未提供成分信息,消费者可能因信息不全而承担健康风险,如劣质化纤引发皮炎或甲醛超标等问题。
根据法规,服装的标签应清晰标注纤维成分及含量,例如“棉80%、聚酯纤维20%”或具体材质缩写(如CVC代表棉涤混纺)。若标签仅模糊标注“其他纤维”或完全缺失,可能涉嫌虚假宣传,消费者可依法向商家索赔。常见辅料如里料、衬布、填充物也需分类标注,例如羽绒服需明确羽绒比例,儿童服装更需严格执行分部件标注标准。
遇到无成分标签的商品,可采取三步**:首先与商家协商退换并要求赔偿;若协商无果,向12315平台或消费者协会投诉;仍无法解决时,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商家,要求经济赔偿及公开道歉。**时需保留购物凭证、商品实物及沟通记录作为证据。
服装成分标注是消费者权益的基本保障,缺失此类信息不仅违法,更可能损害健康。购买前仔细检查吊牌,发现问题及时**,共同推动市场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