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禁放烟花爆竹引发争议,核心矛盾在于传统习俗与现代环保安全的冲突。支持者认为燃放烟花是千年文化传承,禁放令让年味变淡;反对者则强调其污染空气、引发火灾、危害健康的现实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在尊重民俗与保障公共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
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已被科学证实:一是空气污染,燃放瞬间释放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加剧雾霾并危害呼吸道健康;二是安全隐患,每年春节因燃放导致的炸伤、火灾事故频发,尤其对儿童和密集居住区风险更高;三是资源浪费,大量纸张、火药消耗后转化为难以清理的垃圾,加重环卫负担。
从文化角度看,烟花爆竹承载着“辞旧迎新”的情感意义,但部分陋习如攀比燃放、惊扰他人等行为确实需要摒弃。山东东营等地尝试“限时限地燃放”的柔性政策,既保留民俗又控制风险,或为折中方案。推广电子烟花、集中表演等替代形式,也能缓解“年味缺失”的焦虑。
环保与安全是现代社会不可妥协的底线,而文化传承需要创新表达。与其争论“禁放是否过分”,不如思考如何用更可持续的方式延续节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