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业大学相飞教授是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在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等方向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其简历亮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一区论文20篇),并担任《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审稿人。
-
教育背景
相飞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后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博士学位,期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展联合培养,师从国际知名材料学家。 -
研究方向与成果
聚焦高能量密度电池材料开发,首创"三维多孔硅碳复合负极材料",解决硅基材料体积膨胀难题,相关技术获中国发明专利8项,并应用于新能源企业产业化。 -
学术荣誉与社会贡献
- 2023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斯坦福大学发布)
- 作为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推动校企合作项目5项
- 主讲《新能源材料导论》获评省级一流课程
- 团队建设
领衔齐鲁工业大学"能源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团队获"山东省青年创新突击队"称号。
相飞的科研工作体现了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的紧密结合,其成果对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技术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如需了解其最新动态,可关注齐鲁工业大学官网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