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废料可以部分循环利用,通过后处理技术提取铀、钚等可裂变材料用于核燃料再生产,但当前全球仅约5%的核废料被回收,主要受限于技术成本和政策风险。高放射性废料仍需地质封存,而中低放射性废料可通过固化、压缩等方式减容处理。
分点展开:
-
循环技术原理
核废料中95%为未耗尽铀和1%钚,通过化学分离(如PUREX流程)提纯后,可制成MOX混合燃料,供反应堆重复使用。法国、俄罗斯等国已实现工业化应用。 -
现实瓶颈
- 经济性差:回收成本是铀矿开采的3-5倍;
- 核扩散风险:钚提取可能被用于武器制造,国际社会对此严格监管;
- 技术门槛高:需处理强辐射、腐蚀性物质,设备维护成本极高。
-
替代方案进展
- 快中子反应堆:能消耗长寿命放射性元素,将废料危害期从万年缩短至百年;
- 嬗变技术:用加速器将高放废料转为低放物质,仍处于实验阶段。
总结提示
核废料循环是减少放射性污染的关键路径,但大规模推广需突破技术-经济-政治三重壁垒。短期仍依赖深层地质处置,未来或依托第四代核电站实现更高效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