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心理学现象,例如晕轮效应会让人因他人某方面特征而推及整体,产生以偏概全的认知;破窗效应指环境的不良现象若被放任,会诱使更多类似行为出现;蔡格尼克效应表明人对未完成的事印象更深刻,适当利用未完成感能提高行动力;酸葡萄效应体现自卑者贬低他人以减轻自身压力的心理;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积极的期望能促使个人或他人朝着期望方向发展;鸟笼效应是人们因惯性思维和认知偏见做出特定行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是越难得到的东西吸引力越大;登门槛效应是在提出小要求前先提大要求被拒后,小要求被答应的可能性增加;马太效应指在某方面成功会积累优势获得更多成功机会;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影响后续认知;巴纳姆效应让人易相信笼统对自己的人格描述;投射心理是不自觉将自身心理特征归属到他人身上。
生活中晕轮效应经常出现,比如在校园里,当看到校园十佳歌手夺冠的学弟,就容易自动给他叠加各种优点,把他想象成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六边形战士”,这就是大脑偷懒,用一个闪光点过度放大而产生的以偏概全的认知。
破窗效应在校园和生活中也很常见。像宿舍里,一旦第一袋外卖盒放在角落没人管,后面就会有更多杂乱的东西出现;教室地面上有一片纸屑,不及时清理,很快就会有更多垃圾。这表明环境中的不良现象若不制止,就会诱使人们仿效,让情况变本加厉。
蔡格尼克效应也深刻影响着我们。追剧到高潮突然断电,会抓心挠肝想继续看;刷夜复习效率超高,但考完后就忘得一干二净;待办清单越积越多,可每完成一项又会产生新的任务,这都是因为大脑对未处理完的事情印象深刻,“未完成事项优先加载”系统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情绪。我们可以通过合理拆分任务,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让压力保持在适度水平,提升行动力,向优秀迈进。
酸葡萄效应展现的是一些人面对自己无法得到的东西时,会产生心理防御机制。比如,越自卑的人,看到别人比自己过得好就容易对别人产生嫉妒心理,甚至会通过贬低别人来让自己心里好受些,以此减轻自卑感带来的压力。
皮格马利翁效应强调了积极期望的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可能会促使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在生活中,相信自己能完成艰巨任务,并不断给自己积极暗示,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对身边的人给予信任和鼓励,也能激发他们的潜能。
鸟笼效应在我们的消费和生活中普遍存在。当有人送了一个精致的鸟笼,大多数人会为了它去买只鸟回来;买了漂亮的茶具后,可能就会接着去买配套的茶叶、茶宠等,这就是被“鸟笼”束缚的思维导致的惯性消费,我们在生活中要警惕这种思维,避免不必要的消费。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揭示了爱情中的心理现象。在恋爱中,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吸引力越大,比如轻易得到的恋人往往不被珍惜,而那些历经波折才在一起的人,却会觉得对方在自己心中地位很高,价值很大。
登门槛效应在人际交往和说服他人时很有用。先向别人提出一个大要求,被拒绝后再提出真正想提的小要求,小要求被答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这在很多销售场景和日常沟通中都能看到。
马太效应反映了成功与失败之间的累积优势。“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现象就是马太效应的体现,在某方面取得成功后,会积累优势,有更多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而失败的人则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首因效应影响着我们对他人或事物的第一印象和后续认知。初次见面或接触时形成的第一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我们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和判断,所以保持良好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巴纳姆效应说明人们容易相信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很多人觉得一些星座运势、性格测试很准,就是因为这些描述比较笼统,符合大多数人,人们容易把它们和自己的情况进行关联,从而产生自我知觉偏差。
投射心理让我们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加到别人身上。比如自己喜欢安静,在与人交往中也会觉得别人也喜欢安静,自己性格急躁,就认为别人也很急躁,我们要注意避免这种以己度人的情况。
了解这些生活中的心理现象,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