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梅雨季节雨水显著偏多,呈现“来得早、下得猛、持续久”三大特点,长江中下游地区累计降雨量预计较常年偏多3-5成,局部可能突破1000毫米。这一异常现象与强厄尔尼诺事件、副热带高压北抬及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密切相关,需警惕极端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
-
入梅时间创纪录提前。今年长江中下游于5月8日入梅,较常年提前一个月,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早。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导致冷暖空气持续交汇,形成准静止梅雨锋面,湖南、江西等地已出现日降雨量破历史极值的极端天气。
-
降水强度与范围超常。截至5月中旬,江南、江淮累计降雨量达200-400毫米,较常年偏多1倍以上。国家气候中心预测,6-7月总降雨量将达600-800毫米,湖北东部、安徽南部等地为暴雨核心区,小时降雨强度超50毫米的概率增加40%。
-
气候驱动因素复杂。当前赤道太平洋强厄尔尼诺事件与印度洋正偶极子共同作用,增强水汽输送;青藏高原积雪偏少加速季风环流发展,形成类似1998年特大梅雨的环流配置。数值模型显示,未来10天强降雨仍将持续。
-
防灾应对需提前部署。中小河流山洪、城市内涝风险显著升高,建议关注气象预警,避免强降雨时段外出;低洼地区检查排水设施,农户需防范农田渍害。相关部门已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加强水库调度与地质灾害监测。
今年梅雨季的异常表现再次凸显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的频发性,公众需通过权威渠道获取实时预报,科学防范灾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