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名中学是河北省首批重点中学,创建于1945年抗日烽火中,校名历经8次变更,郭沫若曾题写校名,被誉为“冀南明珠”,培养出田成平、武四海等数万优秀人才。其历史沿革可分为以下关键阶段:
-
抗日中学时期(1945-1946)
学校前身为“冀南第三区抗日中学”,诞生于民族救亡时期,以培养革命干部和知识青年为核心任务,奠定红色教育基因。 -
台臣中学时期(1946-1949)
为纪念教育家谢台臣,更名为“冀南公立台臣中学”,成为冀南地区文化教育中心,融合革命教育与学术传统。 -
建国初期调整(1949-1955)
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河北大名初级中学”,纳入国家***育体系,逐步完善中学教育架构。 -
名校辉煌阶段(1955-1975)
1955年招收高中班并定名“河北大名第一中学”,1961年更名“河北大名中学”达鼎盛期,升学率超80%,获郭沫若题名,形成“三角大王”罗杰等名师团队,成为冀鲁豫教育标杆。 -
改革与复兴(1975至今)
1975年恢复“大名县第一中学”,2006年迁建现代化新校区;2009年老校区独立复名“河北大名中学”,延续历史文脉,近年高考清北录取达17人,实现“强基破千”目标。
这所百年学府从战火中走来,始终以“砺志、诚朴、勤奋、成才”为训,其沿革缩影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未来将继续书写育人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