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摊应优先选择按产量计算,而非销量。关键原因在于:① 产量反映实际资源消耗,与成本发生更匹配;② 避免销量波动扭曲单位成本;③ 符合会计准则的匹配原则。但实务中需结合行业特性灵活处理(如季节性生产)。
分点解析
-
按产量的合理性
- 资源消耗匹配:固定制造费用(如厂房折旧、设备维护)与生产规模直接相关,产量越大,单位产品分摊费用越低,能真实反映成本结构。
- 稳定性强:产量通常比销量更可控,分摊结果不易受市场波动影响,利于内部成本分析和定价决策。
-
按销量的局限性
- 扭曲成本:若销量骤降,单位成本会虚高,误导管理层判断;反之销量激增则可能低估成本,导致定价失误。
- 滞后性:费用发生在生产环节,按销量分摊违背“费用与活动同步”的会计配比原则。
-
例外情况
- 定制化生产行业:若产品生产周期长且以订单驱动(如船舶制造),可按销量分摊以实现合同成本精准归集。
- 库存积压风险高时:短期内可通过销量分摊警示产能过剩问题。
总结:多数企业应采用产量基准,但需动态评估业务模式与市场环境,必要时辅以销量数据校准管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