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更是一部兼具史学价值与文学魅力的 里程碑式著作。它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宗旨,系统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例,奠定了后世正史的编纂范式。
-
史学奠基性
《史记》首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体结构,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内容纳入历史叙述,如《平准书》首开经济史先河,《匈奴列传》首次为少数民族立传。其“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使后世将其视为信史典范。 -
内容全面性
全书涵盖130篇,52万余字,涉及4000多个人物,从帝王将相到游侠商贾,构建了立体化的历史图景。司马迁突破传统,将农民领袖陈胜与孔子同列世家,体现“人以群分”的平等史观。 -
文学开创性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其语言生动、人物刻画传神,如项羽的悲壮、荆轲的侠义,奠定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基础。后世小说、戏剧多取材于此,如《赵氏孤儿》《霸王别姬》。 -
思想深刻性
通过历史事件与人物命运,反思治国之道(如“萧规曹随”的执政智慧)、人性复杂(如李广难封的际遇),至今为治国理政、道德建设提供借鉴。
提示:阅读《史记》既能把握中华文明脉络,亦可从历史人物的成败中汲取智慧,其跨时空的文化生命力值得反复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