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的后身仍以不同形式存在,包括台湾地区的“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凤山军校)及大陆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但其历史影响与教育体系已发生根本变化。
1924年由孙中山创立的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国共合作时期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后因历史变迁分为两条发展路径。台湾高雄的凤山军校延续了其名称与军事教育职能,自1950年以“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名义复校,延续至今已办至七十余期,虽仍以军事训练为核心,但规模与历史地位已大幅削弱。大陆方面,广州黄埔军校旧址作为历史遗迹被保留,1984年设立纪念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本部建筑群亦按原貌重建,用以纪念其历史功绩。
国共合作破裂后,黄埔军校经历多次迁徙与更名,1928年迁往南京改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抗战时期西迁成都,1949年末随国民党政权迁台,大陆军校体系终结。台湾凤山军校虽袭用其名,但已脱离原有政治与教育体系,仅存历史符号意义。大陆黄埔军校则转型为文化遗产,依托旧址纪念馆展示其在近代史中的作用。
需注意,黄埔军校的影响力已从具体教育机构转变为历史象征。其核心精神与历史遗产通过两岸不同渠道传承:台湾以军事教育延续名称,大陆则以纪念馆与旧址维系文化记忆,两者共同构成对近代中国军事与革命历史的立体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