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的创办者是孙中山,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里程碑。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和中国***支持下,于广州黄埔长洲岛创立该校,旨在“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他亲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等***人参与政治工作,形成了国共两党共同培养革命人才的独特模式。
-
孙中山的革命军事思想
孙中山总结辛亥革命后依靠旧军队屡遭失败的教训,提出“以俄为师”,借鉴苏联红军经验创办军校。他在开学演讲中强调:“革命军必须有不畏牺牲的精神”,并确立“亲爱精诚”的校训,将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
国共合作的办学实践
中国***选派***、恽代英、***等骨干参与军校建设,政治部由***员主导,开设26门政治课程,包括《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近代史》等。第一期500名学生中,***员占比超16%,如徐向前、陈赓等日后成为两党将帅。 -
选址与筹备的务实考量
校址选定黄埔长洲岛原清代水师学堂旧址,既远离军阀干扰,又节省建设成本。筹备期间,国共两党联合招生,秘密选拔进步青年,蒋先云以第一名成绩入学,体现了“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的严格筛选标准。
黄埔军校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近代军事教育从传统向革命的转型。其培养的大批人才为北伐、抗战作出重要贡献,至今仍是中国革命史与军事史上的丰碑。若想深入了解这段历史,可实地探访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感受当年的革命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