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和阳历一年平均相差约11天,但通过“十九年七闰”的置闰规则,长期差异被控制在2小时以内。关键原因在于农历是阴阳合历,既参考月相周期(每月29.53天),又结合回归年长度(365.24天),通过闰月调和两者矛盾。
- 单年差异:农历平年12个月约354天,比阳历年(365天)少11天;闰年13个月约384天,反比阳历多19天。这种波动源于农历月份按朔望月计算,而阳历固定为地球公转周期。
- 闰月机制:每19年加入7个闰月,使235个农历月(约6939.69天)与19个回归年(6939.60天)几乎对齐。例如2025年农历闰六月,全年长达384天。
- 节气调节:农历以“无中气月”为闰月(如仅含节气“立春”无“雨水”),确保月份与季节同步。例如2020年闰四月因无“芒种”中气。
农历的智慧在于兼顾月相与农时,既保留传统文化,又精准匹配自然规律。若需换算日期,可参考万年历工具或留意闰月年份的特别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