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24节气中每个节气约为15天,全年共360天,通过太阳黄经每15°划分一个节气,形成精准的农时体系。
-
天文依据:节气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黄道)为基础,将360°等分为24份,每份15°对应一个节气,时间间隔约15.2天。例如,春分时太阳黄经为0°,秋分为180°。
-
历史演变:西汉《太初历》首次将24节气纳入历法,采用“平气法”均分时间,后改进为“定气法”按实际太阳位置划分,使节气更贴合自然规律。
-
现代应用:节气在公历中日期相对固定(如冬至通常在12月21日-23日),指导农耕、养生及民俗活动。例如“小满”反映麦粒初满,“芒种”提示播种收割。
掌握节气规律,既能理解古人智慧,也能在现代生活中顺应自然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