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农历)是指导农事与生活的重要历法工具,涵盖全年气候与物候变化。 立春始于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大寒终于2026年1月20日(农历腊月初二),关键亮点包括:精确到秒的节气时间、对应农历日期、季节划分与物候特征,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提供实用参考。
-
节气时间与农历对照
2025年二十四节气时间均基于天文计算,如立春为2月3日22:10:13(正月初六),冬至为12月21日23:02:48(冬月初二)。农历日期因闰月存在差异,如立秋在闰六月十四,需注意跨年节气如小寒(2026年冬月十七)仍属2025年节气周期。 -
季节划分与气候特征
节气分属四季:立春、清明等属春季,反映回暖与农耕准备;芒种、夏至等为夏季,标志高温与作物成熟;白露、霜降等体现秋季降温;大雪、冬至等对应冬季严寒。气候节点如大暑(7月22日)与冬至(12月21日)分别标记全年最热与白昼最短日。 -
物候与农事指导
节气命名蕴含自然现象,如惊蛰(3月5日)唤醒冬眠生物,小满(5月21日)预示谷物初熟。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仍具现实意义,结合地域差异灵活应用。 -
文化价值与现代应用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气融入养生(如冬至进补)、节日(如清明扫谷)等场景。2025年时间表可辅助规划旅行、饮食调整等,如谷雨(4月20日)适宜赏牡丹,处暑(8月23日)后需防“秋燥”。
掌握2025年节气时间表,既能传承文化智慧,又能科学安排生活。建议收藏备用,尤其关注跨年节气与关键气候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