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红军在逆境中三次反“围剿”成功,通过战略调整、会师壮大、艰苦转战实现重生,为中国革命保存核心力量。
1935年至1936年间,西北红军从分散游击转向建立统一指挥的正规军,通过三次反“围剿”与长征转战完成战略重生。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西北红军整合红25、26、27军,组建红15军团,以7000余人兵力击溃东北军67军,仅劳山战役即歼敌3700人。此役打破国民党南北夹击企图,扭转被动局势。
1936年,西北红军面临更严峻挑战。为破解敌军围剿,中央采取“西进突围”策略,跨松潘草地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整合红二方面军后形成强大战斗群。期间通过占领延长等战略据点,缴获电台、战马等资源,并以“调虎离山”战术解放县城,如1935年红军奇袭延长,仅用7小时全歼守敌400余人,缴获机枪与战马,直接削弱敌军补给线。
战斗之外,西北红军注重政治建设与群众动员。《军事纪律》《战勤动员条例》等政策强化内部团结,《红军打延长》民歌更激发民众支援。1936年延安成为核心根据地后,西北红军有效衔接苏联援助,建立稳固后勤体系。最终通过会宁会师衔接全国抗日力量,实现从生存到战略反攻的跨越。
西北红军的重生是土地革命战争的关键转折,其灵活战术与组织动员模式,不仅打破封锁保存革命火种,更为后续抗日战争构建战略支点,其历史经验彰显坚韧不拔的斗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