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戏曲作家中,最著名的当属“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以及众多在元杂剧与散曲领域贡献卓著的创作者。关汉卿被称为“元曲领袖”,代表作《窦娥冤》《单刀会》展现深刻社会批判与人物塑造功力;马致远以《汉宫秋》《天净沙·秋思》闻名,语言凝练且意境深远;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是爱情剧经典;白朴则有《墙头马上》等作品。王实甫、乔吉、张可久等也颇具影响力。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奠基人,一生创作杂剧约67部,现存18部。其作品长于心理刻画与戏剧冲突处理,《窦娥冤》以冤案为核心,结合社会现实,结尾“六月飞雪”强化悲剧冲突;《救风尘》通过**性格反转讽刺封建秩序。马致远以散曲见长,《天净沙·秋思》被奉为“秋思之祖”,杂剧《汉宫秋》则以历史隐喻现实。郑光祖继承元杂剧高峰,《倩女离魂》通过灵魂出窍情节突破传统叙事。白朴的《墙头马上》融合爱情与家族矛盾,展现个性解放思想。
除四大家外,王实甫的《西厢记》推动爱情剧成熟,乔吉的散曲“文采派”风格细腻含蓄。元代戏曲创作分前后两期:前期以大都为中心,剧作家如杨显之、关汉卿等推动题材本土化;后期中心南移,郑光祖、乔吉等兼融南北风格。杂剧体制成熟依托于“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三要素,并与散曲共同构成“元曲”代表体系,深刻影响明清戏剧及中国叙事文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