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单位进度滞后时,监理需以数据为驱动、责任为链条、整改为目标,撰写客观严谨的进度管理文件。核心在于量化偏差、归因分析、措施闭环,既要避免主观臆断,又要确保可追溯性,为后续协调或追责提供依据。
-
精准记录滞后事实
采用“计划值-实际值”对比法,如“主体结构计划完成80%,实际完成65%”,并附现场照片、施工日志等佐证。若因材料短缺导致滞后,需注明供应商违约函编号及延误天数,避免模糊表述。 -
分层归因与责任界定
将滞后原因分为“内部可控”(如人力调配不足)和“外部不可控”(如极端天气),前者需标注责任方(如“施工单位未按计划投入3个班组”),后者需附气象证明或政策文件。 -
动态整改措施
提出具体指令,如“7日内增加2台挖掘机(责任方:XX施工队)”,并同步更新进度计划。若涉及合同条款(如违约金扣减),需引用具体条款编号。 -
法律留痕与三方确认
关键文件(如停工令、工期变更协议)需经施工、监理、业主三方签字,并建立“一事件一档案”(如“2025年5月暴雨延误”单独归档,含抢险记录、损失清单)。
提示: 监理文件的价值在于“用异常推动改进”,既要推动施工方纠偏,也要为潜在纠纷留存证据链,最终实现进度可控、风险可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