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补偿合同纠纷常见于补偿标准争议、协议履行违约、产权认定模糊等情况。核心争议点包括补偿金额计算方式、安置房交付标准、签字程序合法性等。以下是典型案例与解决要点:
-
补偿标准争议
部分案例因评估方法差异(如按房产证面积或实际面积计算)引发纠纷。法律明确规定应以最新评估报告为依据,若存在评估机构资质问题可申请重新评估。 -
协议条款模糊
合同中对安置房位置、装修标准等约定不清易导致纠纷。签订前需逐条核对交房时间、违约责任等细节,必要时补充书面附件。 -
签字程序瑕疵
代签、胁迫签字等情形可能使合同无效。关键文件需本人签字并录像留存,诉讼时效为1年(自知道权益受损日起算)。 -
历史产权纠纷
宅基地权属不明或共有产权未协商一致时,需先通过确权诉讼明确份额,再主张补偿权益。
提示:保留拆迁公告、评估报告、沟通记录等证据,协商无果可向属地房屋征收部门投诉或提起诉讼。专业律师介入能有效规避条款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