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整治实施方案通过"规划引领、资源盘活、产业导入、设施完善、文化保护"五大核心举措,重点解决农村人口流失导致的土地闲置、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关键措施包括:编制村庄规划明确功能分区,流转闲置宅基地发展特色产业,完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并保留乡土文化特色。
-
科学规划布局
以县域为单位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建设边界,对闲置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复垦或调整为产业用地。优先将零散宅基地整合为集中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
盘活土地资源
- 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允许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
- 将闲置农房改造为民宿、文创空间等,发展乡村旅游
-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用于康养、仓储等新业态
-
培育特色产业
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种植(如中药材)、农产品深加工、手工艺品等产业,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例如利用废弃校舍建设扶贫车间,带动留守妇女就业。 -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实施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电网改造、5G基站覆盖等工程,配套建设垃圾收运站和污水处理设施。保留部分传统建筑改造为文化活动站、村史馆。 -
创新治理机制
成立乡贤理事会参与决策,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动态监测房屋、土地状态。对长期闲置农房征收资源占用费,所得资金用于村内公益事业。
整治过程中需注意避免大拆大建,保留乡村风貌特色,通过产业留人、环境留人、文化留人逐步实现村庄活力再生。定期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动态调整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