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志愿是高考录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机制,旨在为未被录取的考生提供再次填报志愿的机会。了解征集志愿的批次、时间、流程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这一机会。
征集志愿的批次
本科批次
- 第一批本科征集志愿:主要针对高分段学生,录取控制分数线较高。
- 第二批本科征集志愿:针对中等分数段学生,录取控制分数线相对较低。
- 第三批本科征集志愿:针对分数较低或不能考取本科的考生,录取控制分数线较低,学校和专业选择相对较少。
专科批次
- 专科第一批征集志愿:主要针对未达到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
- 专科第二批征集志愿:部分省份设置,主要针对分数较低的考生。
艺术类和体育类批次
- 艺术类批次:包括美术类、音乐类、舞蹈类、表演类等专业。
- 体育类批次:包括体育类专业。
高职高专批次
- 高职高专提前批:包括公安、军事、司法等特殊类型的招生。
- 高职高专普通批:主要针对高职(专科)层次的考生。
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和流程
时间安排
- 填报时间:征集志愿填报时间通常较短,一般仅为一天或半天。考生需要密切关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时间安排。
- 录取时间:征集志愿的投档和录取时间紧随填报时间之后,通常在填报结束后的1-2天内完成。
填报流程
- 查询缺额计划:考生需在当地招生考试机构或相关网站上查询征集志愿的院校和专业缺额计划。
- 填报志愿: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当地招生考试机构的征集志愿填报系统,填写征集志愿表格。
- 审核录取:院校根据考生的成绩和填报情况进行审核和录取。考生需确保填报的志愿信息准确无误。
征集志愿的注意事项
填报条件
- 分数要求:考生需达到相应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或符合省级招办规定的分数要求。
- 未被录取:考生必须是未被录取的考生,已被录取的考生不能参加征集志愿。
注意事项
- 及时关注:考生和家长需密切关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征集志愿信息,及时填报。
- 选择合理:考生应合理选择填报的院校和专业,避免因志愿填报不合理而落选。
- 服从调剂:考生应考虑服从专业调剂,以增加录取机会。
征集志愿为未被录取的考生提供了再次填报志愿的机会,涉及多个批次和专业。考生需了解各批次的填报时间、流程和注意事项,合理选择院校和专业,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填报,以提高录取成功率。
征集志愿的院校有哪些
征集志愿的院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生源不足的高校:在第一轮投档时,由于生源不足导致缺额,不能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
-
超退高校:第一轮投档时生源充足,但因不服从专业调剂、身体条件、单科成绩等不符合要求而被退档的考生人数多于其调档比例的超额数,致使高校不能完成招生计划。
-
追加计划高校:生源充足,但后期在该省(区、市)追加招生计划的高校。
征集志愿院校示例
-
2023年重庆征集志愿院校: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
-
2024年河北征集志愿院校:安徽财经大学、保定理工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大连民族大学、广州工商学院、重庆财经学院、河北科技学院、保定理工学院、保定学院、昌吉学院、重庆财经学院、重庆理工大学、成都大学、大连财经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哈尔滨石油学院、河北东方学院等。
-
2024年全国征集志愿补录大学名单:包括云南、陕西、四川、宁夏、山西、安徽、福建、江西、云南、广西、辽宁、黑龙江、吉林、贵州、甘肃、青海、海南、宁夏、内蒙古、新疆、西藏等省份的院校名单。
征集志愿的填报技巧和注意事项
征集志愿是高考录取过程中为未被录取且符合条件的考生提供的一次重要机会。以下是关于征集志愿的填报技巧和注意事项:
征集志愿的填报技巧
-
查询录取结果:
- 在填报征集志愿前,考生应先查询自己的录取结果,确认是否已被录取。如果录取状态为“自由可投”,则可以参加征集志愿。
-
了解征集志愿信息:
- 留意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征集志愿信息,包括填报时间、缺额院校及专业、计划数等。这些信息通常会在官方网站或指定渠道公布。
-
合理安排志愿顺序:
- 在填报征集志愿时,考生应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兴趣,合理安排院校和专业的顺序。可以参考“冲、稳、保”的原则,即选择一些冲刺目标、稳妥目标和保底目标。
-
考虑专业调剂:
- 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应考虑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注意调剂后的专业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和兴趣。
征集志愿的注意事项
-
注意填报时间:
- 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通常较短,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填报,逾期则视为自动放弃。
-
谨慎选择院校和专业:
- 征集志愿中的院校和专业并非都是“差”学校或专业,但考生在选择时仍需谨慎,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未来规划。
-
了解专业录取要求:
- 在填报征集志愿时,考生应仔细阅读院校的招生章程,了解专业的录取要求,如体检、单科成绩等,避免因不符合要求而被退档。
-
避免“扎堆”现象:
- 有些热门专业在征集志愿中可能会出现“扎堆”现象,考生应尽量避免选择这些专业,以降低落选的风险。
-
确认填报信息:
- 在提交征集志愿前,考生应仔细核对所填信息,确保准确无误,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提交。
征集志愿与调剂志愿的区别及联系
征集志愿与调剂志愿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都是重要的环节,但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区别和联系。以下是对两者的详细分析:
定义
- 征集志愿:是指在每一批次录取结束后,部分院校因招生计划未完成而进行的补充录取。未被录取且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填报征集志愿,争取最后的录取机会。
- 调剂志愿:是指在考生所报专业无法满足录取条件,但分数达到学校投档线的情况下,学校将考生调剂到其他未录满的专业。
适用范围
- 征集志愿:适用于所有未被录取且符合条件的考生,通常在每个批次录取结束后进行。
- 调剂志愿:适用于在志愿填报阶段已经填报了专业志愿,但因某种原因未被所报专业录取的考生。
时间安排
- 征集志愿:在每一批次录取结束后进行,具体时间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
- 调剂志愿:在志愿填报阶段进行,通常在考生确认志愿后,由招生院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剂。
录取方式
- 征集志愿:采用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考生可以填报多个院校志愿,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进行投档。
- 调剂志愿:由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分数、专业空缺情况等因素进行调剂,考生通常无法选择调剂的专业。
联系
- 共同目的:两者都是为了提高考生的录取机会,确保高校的招生计划得以顺利完成。
- 相互影响:调剂志愿可能导致考生被退档,从而需要参与征集志愿;而征集志愿则为被退档或未被录取的考生提供了再次录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