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中,有些课程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申请重修。了解这些限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不予重修课程类型
通识选修课
通识选修课通常不得申请免听,也不允许重修。通识选修课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常不涉及专业核心内容,因此不允许重修。
政治理论课
政治理论课一般不允许重修。政治理论课通常被视为公共基础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因此不安排重修。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课程不允许重修。大学英语课程通常有明确的通过标准,不及格后一般不安排重修,而是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方式提高英语水平。
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课程不允许重修。高等数学是基础学科,学生必须掌握其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因此不及格后通常不安排重修。
大学体育
大学体育课程不允许重修。体育课程强调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培养,不及格后一般不安排重修,而是鼓励学生通过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
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不允许重修。实验课程通常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不及格后一般不安排重修,而是要求学生重新进行实验。
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不允许重修。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课程设计等,通常不安排重修,而是要求学生重新完成相关实践活动。
不予重修课程原因
学校规定
多数大学设定了学生修读某门课程的次数和时间限制,超过这些限制,学生可能无法再次重修课程。学校通过设定重修次数和时间限制,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知识和技能,避免资源浪费。
学术诚信
频繁重修可能被视为破坏学术诚信,因为它可能导致学生通过不正当手段提高成绩。学术诚信是大学教育的基石,重修制度有助于维护这一原则,防止学生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高分。
时间和资源浪费
重修同一门课程会占用学生的时间和资源,而这些资源可以用于其他有益的活动,如实习或参与学术活动。资源的合理分配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方面,重修制度有助于确保学生能够专注于更重要的事务。
毕业要求
大四学生通常不允许重修课程,因为学校希望他们能顺利毕业并进入社会。毕业要求是为了确保学生在毕业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重修制度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限制作用。
特定课程的重修限制
专业科目
专业科目一般也不能重修,尤其是思政课,因为这些课程不能通过考取专业技能证书来抵消,只能通过不断的补考重修。专业科目的重修限制主要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避免通过其他途径替代。
###思政课
思政课通常不允许重修,这些课程不能通过考取专业技能证书来抵消,只能通过不断的补考重修。思政课的政治性和理论性较强,重修制度有助于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
体育课
体育课不允许重修,学生因疾确不适宜上体育课的,可申请体育保健课来代替。体育课的特殊性在于其身体锻炼的目的,重修制度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限制作用。
在大学中,有一些课程如通识选修课、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体育、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通常不允许重修。这些限制主要是基于学校规定、学术诚信、资源分配和毕业要求等方面的考虑。学生应了解这些规定,合理规划学业,确保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重修课程的规定有哪些
重修课程的规定因学校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重修对象及资格
- 不及格课程:学生修读的课程(不包括公共选修课)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办理课程重修或补修报名手续,参加相关教学活动:
- 取消课程考核资格的;
- 期末考核卷面成绩在30分以下(含30分)的;
- 平时成绩不合格(或低于60分)的;
- 课程补(缓)考成绩不及格的;
- 旷考或在考试中因作弊、违纪等造成成绩无效的;
- 修读课程学分绩点达不到要求的;
- 因其他原因必须重修者。
重修方式
- 插班重修:学生申请重修的课程与本学期所修的课程的上课时间冲突时,学生可向开课部门申请办理免听手续。免听生可不随堂上课,但须按任课老师要求完成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将作为平时成绩评定依据。
- 自学重修:学生可采取自学、教师辅导、答疑等方式进行重修。学生需要按照授课教师的教学要求,认真学习和完成作业、测验等。
重修报名时间及流程
- 报名时间:通常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具体时间以学校通知为准。
- 报名流程:学生登录教务系统进行网上报名,选择重修课程并提交申请。部分学校要求学生先进行预报名,再进行正式报名。
重修课程管理
- 重修课程门数限制:学生每学期重修原则上不超过一定数量的课程(如3门)。
- 重修课程考核:重修课程的考核一般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成绩按正常教学班进行管理和考核。
- 重修成绩记载:重修课程成绩合格的,成绩如实记载,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绩点为0;申请免重修的成绩按60分计,绩点为0。
免修条件
- 免修申请对象:主要是因转专业留级已修读且考试成绩合格的课程。
- 免修申请流程:学生申请免修,需经过学生学院教务员审核、开课部门教学院长审核、教务处审定。
重修课程需要支付额外费用吗
重修课程通常需要支付额外费用,但具体情况因学校而异。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
重修课程的费用情况
- 大多数高校:重修课程需要支付额外费用,具体金额根据学校和课程学分而定。
- 少数高校:如广州新华学院,重修课程不需要额外收费。
影响重修费用的因素
- 学分制收费:部分学校按照学分制收费,重修课程的费用会根据所选学分计算。
- 重修方式:重修分为插班重修和开专门的重修班组两种,不同方式可能影响费用。
如何了解具体费用
- 学校官网:查看学校官网或教务处发布的重修通知,了解具体费用和政策。
- 咨询学校相关部门:直接向学校教务处或财务处咨询,获取最准确的收费信息。
重修课程对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影响
重修课程对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奖学金的影响
-
专业奖学金:通常要求“平均学分绩点≥2.75,且成绩全部合格”才能申报。挂科或重修课程会影响平均学分绩点和成绩合格要求,从而影响专业奖学金的评定。
-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要求在校期间无不合格课程,参评学年无课程考试不及格。重修课程会导致课程不合格,直接影响这些奖学金的评定。
-
单项奖学金:不同项目的具体规定各异,但一般要求成绩优异。重修课程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绩点和学业表现,进而影响单项奖学金的评定。
-
其他企业或个人创立的奖学金:这类奖学金通常要求成绩优异,重修课程可能会影响评定结果。
助学金的影响
-
助学金评选条件:助学金的申请条件通常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一些学校规定,如果学生在某个科目中不及格或重修,可能会影响其助学金的评选资格。
-
经济资助的考量:助学金主要是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经济支持,但如果学生有重修记录,学校可能会重新评估其经济需求和资助资格。
-
政策差异:不同学校和助学金项目的政策有所不同,有些可能对重修课程有明确限制,而有些则较为宽松。建议学生在申请前详细了解所在学校的助学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