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市场数据和分析,2024年全球智能手表芯片市场的主要竞争者和排名情况如下。
2024年全球智能手表主控芯片综合竞争力排名
苹果
苹果凭借自研芯片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高端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占率达13%。苹果的A系列芯片在性能和生态系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特别是在Apple Watch Ultra 3上搭载的4nm工艺芯片,支持无创血糖监测,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瑞昱
瑞昱在出货量上排名第二,市占率与苹果不相上下,达到14%,主要依靠库存、出货量和销售量的协调。瑞昱在中低端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高性价比和快速出货策略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高通
高通在中高端市场表现稳定,依靠其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品牌影响力,供应小米、OPPO等厂商,市占率约为9%。高通通过推出骁龙W5 Gen2芯片等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了其中高端市场的地位,特别是在支持双模卫星通信等功能方面表现出色。
三星
三星凭借其强大的半导体技术和品牌影响力,在智能手表主控芯片市场也有不俗表现,市占率约为8%。三星的Exynos W1000芯片采用3nm GAA制程,性能显著提升,尽管量产时间表未定,但其技术优势和市场期待度高。
华为麒麟
华为麒麟芯片在华为自家的智能手表中应用广泛,技术实力强劲,市占率约为6%。华为的麒麟A1芯片在支持高原血氧监测等功能方面表现出色,进一步提升了其产品的竞争力。
2024年上半年热销智能手表主控芯片市占率分析
恒玄科技
恒玄科技在2024年上半年热销智能手表芯片市场中占比46%,其BES2700BP芯片在多款热销产品中应用。恒玄科技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高质量的产品,保持了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特别是在低功耗和高性能方面的平衡。
Ambiq Micro
Ambiq Micro的Apollo4系列芯片在热销智能手表中占比23%,支持低功耗和高算力。Ambiq Micro的亚阈值功率优化技术(SPOT)使其在电池续航和性能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适用于多种高端智能手表。
紫光展锐
紫光展锐的W117芯片在热销智能手表中占比15%,主要应用于儿童手表市场。紫光展锐通过低功耗设计和强大的功能支持,在儿童手表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显示出其在特定市场细分中的竞争力。
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TOP5
苹果
苹果在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中出货量约为3450万台,占比17.9%,尽管同比下滑3%,但仍保持领先地位。苹果的市场份额虽然有所下滑,但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持续的产品创新使其仍然是市场的重要玩家。
小米
小米在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中出货量约为2930万台,占比15.2%,同比增长42.2%,表现突出。小米通过高性价比和广泛的市场覆盖,成功在可穿戴设备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特别是在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强劲表现。
华为
华为在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中出货量约为2650万台,占比13.7%,同比增长54.2%,增长显著。华为通过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市场策略,成功在高端市场和中端市场都取得了显著的份额增长。
三星
三星在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中出货量约为1560万台,占比8.1%,同比增长34.9%,表现良好。三星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多样化的产品线,保持了在智能手表市场中的竞争力,特别是在高端市场中的表现。
印度品牌Noise
印度品牌Noise在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中出货量约为880万台,占比4.5%,虽然同比下滑25.9%,但在印度市场的表现依然强劲。Noise通过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在印度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尽管整体市场表现有所下滑,但其在本土市场的优势仍然明显。
2024年全球智能手表芯片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苹果、瑞昱、高通、三星和华为等厂商在高端和中端市场均有出色表现。恒玄科技、Ambiq Micro和紫光展锐等公司在热销产品中的市占率较高,显示出其在特定市场细分中的竞争力。小米、华为和三星等品牌在可穿戴设备市场中的出货量表现突出,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智能手表芯片的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是哪些品牌?
根据潮电智库《2024年Q2全球可穿戴设备芯片市场报告》和IDC《2024智能穿戴趋势白皮书》,智能手表芯片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品牌如下:
- 瑞昱:以14%的市场份额居首,主攻200元以下白牌市场,靠高性价比和快速出货抢占份额。
- 苹果:凭借A系列芯片的封闭生态,在高端市场市占率13%,主力机型Apple Watch Ultra 3搭载4nm工艺芯片。
- 高通:骁龙W5 Gen2芯片被小米Watch 3、OPPO Watch X采用,支持双模卫星通信,中高端市占率稳定在9%。
- 杰理科技: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长120%,主打50-100元儿童手表市场,威胁瑞昱地位。
- 紫光展锐:W317芯片拿下小天才、360儿童手表70%订单,低功耗设计让待机长达7天。
- 三星:Exynos W1000的3nm GAA制程芯片虽已发布,但量产时间表未定。
- 炬芯科技:在全球智能手表主控芯片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具体数据未详细列出。
- 易兆微:在全球智能手表主控芯片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具体数据未详细列出。
- 中科蓝讯:在全球智能手表主控芯片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具体数据未详细列出。
- 思澈:在全球智能手表主控芯片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具体数据未详细列出。
智能手表芯片的主要制造商有哪些?
智能手表芯片的主要制造商包括以下几家:
-
苹果(Apple):苹果的智能手表芯片为自研自用,与自家生态系统完美配合,带来流畅体验,如Apple Watch Series 9 的S9 处理器。
-
高通(Qualcomm):高通的骁龙 Wear 系列芯片被众多品牌采用,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兼容性,支持 4G 全网通、蓝牙等功能。
-
三星(Samsung):三星的 Exynos W 系列芯片用于 Galaxy Watch 系列,在性能和功耗控制方面表现出色,5nm 工艺制造的 Exynos W930 更是集成多种功能模块。
-
恒玄科技(BES Technology):恒玄科技提供多款智能手表芯片,如BES2700BP、BES2700iBP、BES2700iMP等,广泛应用于OPPO、一加、vivo等品牌的智能手表中。
-
炬芯科技(Actions Semiconductor):炬芯科技的智能手表芯片系列,如ATS3085L/3085C/3085等,主打低功耗、高帧率、高性能,应用于小米、荣耀、Noise等多个品牌的智能手表中。
-
紫光展锐(Unisoc):紫光展锐面向消费级市场推出了多款4G蜂窝芯片,分为主打应用的Android平台和主打长续航的RTOS平台,其5G智能穿戴芯片W917也得到了曝光。
-
海思(Hisilicon):海思麒麟SoC芯片被大量应用在华为智能手表中。
-
翱捷科技(ASR Microelectronics):翱捷科技提供Cat.1单模可穿戴芯片ASR3602、Cat.1可穿戴及功能机芯片ASR3603等,主要用于4G RTOS智能穿戴芯片。
-
Ambiq Micro:Ambiq Micro的Apollo4 SoC是一款超低功率、高度集成的芯片系统,专为电池供电和便携式移动设备设计,被用于多款智能手表中。
-
杰理科技(JLQ Technology):杰理科技在智能手表主控芯片市场中迅速占领了市场份额,成为智能手表主控芯片的重要供应商之一。
智能手表芯片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
智能手表芯片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算力革命
- 高性能芯片:智能手表芯片的算力正在不断提升。例如,苹果Watch Ultra的S8芯片采用4nm制程工艺,每秒可执行118亿次运算,使得手表从被动记录设备进化为主动健康管家。
- AI和NPU: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的引入使得智能手表能够进行更复杂的AI计算。华为Watch GT4搭载的TruSeen 5.5+技术,通过增强型AI算法,将血氧监测精度提升至医疗级水准。
2. 低功耗设计
- 优化芯片架构:为了延长电池寿命,厂商不断优化芯片架构,采用异步处理器、动态电压调节等技术。例如,恒玄科技的BES2700系列芯片通过降低功耗,显著提升了终端产品的待机时间和运行流畅度。
- 5G网络连接:5G技术的普及为智能手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支持更高速的数据传输和更低延迟的实时互动。
3. 健康监测和生物传感器
- 多生理指标监测:智能手表正在演变为移动健康终端,能够实时处理多种生理指标数据。例如,瑞士汝山谷的智能手表实验室正在测试新一代生物传感器芯片,能够实时处理10种生理指标数据。
- 无创血糖监测:一些高端智能手表已经开始支持无创血糖监测。例如,苹果Watch Ultra 3搭载4nm工艺芯片,支持无创血糖监测。
4. 人机交互和情感计算
- 脑电波交互:通过脑电波交互设备,智能手表能够捕捉用户的个性偏好,自动生成专属表盘设计。这种深度交互的背后是情感计算算法的突破。
- 语音和手势识别:AI算法的嵌入使得智能手表能够提供更智能化的交互体验。例如,海思科技推出的巴龙系列芯片支持AI语音识别和人脸识别功能。
5. 数字孪生和区块链
- 数字孪生技术:数字孪生技术正在颠覆传统制造,每块手表在物理世界诞生的同时,会在云端生成数字分身,全生命周期数据实时更新。这种变革使故障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2%,库存周转率提高40%。
-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赋予手表新的价值维度,例如百达翡丽推出的NFT数字证书,将每块腕表的生产数据、维修记录永久上链。
6. 自研芯片和生态系统
- 自研架构:部分厂商开始探索自研芯片架构,以提高产品差异化和满足特定需求。例如,华为的海思麒麟芯片和小米自研的Surge芯片。
- 生态系统建设:厂商需要构建完整的应用平台、开发工具以及开发者社区,吸引第三方应用和服务商参与其中,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