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的“近代史”课程通常指的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我国普通高校本科阶段必修的公共课程之一。以下是关于这门课程的详细介绍:
1. 课程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若干意见》规定,面向本科学生开设的必修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
2. 课程内容
该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建设新中国以及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 从**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年):介绍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及列强侵略的历史背景。
-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年):讲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历程。
-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年至今):探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
3. 所属学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历史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交叉领域。在研究生阶段,中国近现代史属于中国史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
4.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
- 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 认识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
- 深刻领会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5. 教学形式
课程的教学形式多样,包括专题教学、课堂讨论、观看文献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如果您对课程的具体教学安排或学习资源有更多需求,可以参考相关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或慕课平台上的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