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兼具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教学的特点。以下是该课程的详细介绍:
1. 课程性质与定位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本科学生必修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共同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2.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涵盖以下三个阶段:
- 从**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年):重点讲述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酝酿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年):分析中国***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年至今):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3. 教学目标与意义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学生可以:
- 了解历史规律: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
- 增强历史自信:深刻领会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 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 奠定思想政治基础:为后续学习“***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提供历史知识基础,同时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肩负社会责任奠定思想政治基础。
4. 教学方式
课程采用专题教学、课堂讨论、网络互动、观看文献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多种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
5. 课程的重要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还通过历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综上,《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门兼具思想性和历史性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进程、发展规律和未来方向,从而为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