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讲思政课是指大学生以讲授者的身份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这种形式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的一种创新尝试,旨在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同时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1. 大学生讲思政课的定义与背景
大学生讲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形式,通常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或实际经历,围绕思政课的核心内容进行讲授。这种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该计划自2017年起已举办多届,成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
2. 大学生讲思政课的意义
- 提升思政课吸引力:通过学生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思政课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准备和讲授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并通过表达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 促进师生互动:学生讲师能够从同龄人的视角出发,更好地回应同学们的困惑和需求,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3. 大学生讲思政课的内容与形式
- 内容:学生讲师通常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红色文化等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和亲身经历,阐释思政课的核心思想。
- 形式:活动多以公开课或主题演讲的形式开展,部分高校还结合网络平台,将优秀课程制作成视频资源供更多学生观看和学习。
4. 大学生讲思政课的实施案例
- 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由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已连续举办多届,成为推动大学生参与思政课的重要平台。例如,第五届活动中,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学生围绕“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等主题,分享了他们的思考和感悟。
- 高校特色活动:如上海理工大学开设的“新时代·中国说”思政课,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结合专业背景讲述思政内容,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互动。
5. 总结
大学生讲思政课不仅是一种教学创新,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思政课能够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