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战略部署,其核心目标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下从定义、背景、意义和实践案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1. 什么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指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小学、中学和大学思政课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师资培养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形成层次递进、螺旋上升的教育体系。这一概念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学段之间实现有效衔接和深化。
2. 推进一体化建设的背景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党中央基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作出的重要决策。***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当前,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需要与时俱进、科学推进。
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 推进一体化建设的意义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通过系统设计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2)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体化建设能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学段之间形成闭环,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深化对党和国家理论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
通过一体化建设,可以有效避免各学段思政课内容重复或脱节的问题,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一体化建设还能推动师资培养和课程体系的完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4. 实践案例
(1)华东师范大学的“三个一体化”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以课程教学、师资培养和体制机制三个“一体化”为核心,构建了“全链条-主题式”课程教学模式。例如,该校设计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启蒙-体验-常识-理论”递进式课程体系,出版了全国首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观摩音像制品,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北京师范大学的协同推进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整合校内外资源,成立了专门的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联合多方力量共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通过组建跨学科团队、优化课程设计,该校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结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它不仅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还能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这一战略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落地,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