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 四代 。以下是每一代的详细信息:
-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年) :
- 主要特征 :使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电子器件,体积庞大、耗电量高、可靠性差、维护困难。运算速度慢,一般为每秒1千次到1万次。使用机器语言,没有系统软件。采用磁鼓、小磁芯作为储存器,存储空间有限。输入/输出设备简单,采用穿孔纸带或卡片。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 :
- 主要特征 :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器件,体积大大缩小,可靠性增强,寿命延长。运算速度加快,达到每秒几万次到几十万次。计算机软件有了较大发展,采用了监控程序,这是操作系统的雏形。应用领域扩展到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
-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1年) :
- 主要特征 :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高级语言发展迅速,操作系统也进一步发展,开始有了分时操作系统。应用领域包括企业管理、自动控制、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等。
- 第四代计算机(1972年至今) :
- 主要特征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计算机性能大幅提高,价格大幅度降低,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走进办公室和家庭。
建议:
-
了解每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和应用领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体积、性能和价格都在不断改善,这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