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招录7216人,提供多个岗位供考生选择。以下是关于2025年江西省考岗位的详细信息,包括岗位数量、分布、热门岗位、学历要求、专业要求及其他条件。
岗位数量及分布
岗位总数
2025年江西省考计划招录公务员7216人,共提供6057个岗位供考生选择。
岗位层级分布
- 省级岗位:包括省直机关、参照管理群团机关、参照管理事业单位等。
- 市级岗位:如南昌市、赣州市等地的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
- 县乡岗位:包括各县市区及乡镇的机关和事业单位。
热门岗位
热门岗位排名
- 综合管理岗:如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综合管理岗,招录人数较多,竞争激烈。
- 财政业务岗:如江西省财政厅的财政业务岗,招录人数较多,专业要求明确。
- 司法技术岗:如南昌市青云谱区人民法院的司法技术岗,招录人数较少,但专业要求较高。
热门岗位特点
- 学历要求:这些岗位大多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
- 专业要求:如财政业务岗要求财政金融类、会计与审计类等专业。
- 竞争程度:热门岗位竞争激烈,报考人数多,考生需谨慎选择。
学历要求
学历要求分布
-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据绝大多数,共有4870个岗位,招录人数为5616人。
- 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共有720个岗位,招录人数为1001人。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共有467个岗位,招录人数为599人。
学历要求特点
- 本科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岗位占比最高,反映出本科学历在公务员招录中的重要性。
- 专科和研究生:虽然专科和研究生岗位数量较少,但也为特定专业和高学历人才提供了机会。
专业要求
热门专业排行
- 中国语言文学类:共有805个岗位,是热门专业之一。
- 法学类:共有793个岗位,是另一个热门专业。
- 财政金融类:共有700个岗位,专业要求明确。
专业要求特点
- 不限专业岗位:共有847个岗位,招录人数为1062人,为更多考生提供了报考机会。
- 具体要求:部分岗位对专业有明确限制,考生需仔细核对专业要求,确保符合报考条件。
其他条件
其他条件概览
- 基层工作经历:部分岗位明确要求具有基层工作经历,如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工作经历。
- 政治面貌:不限制考生政治面貌的岗位占据绝大多数,但部分岗位限中国***党员报考。
- 年龄要求:一般在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部分岗位对博士研究生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
其他条件特点
- 多样化:不同岗位有不同的其他条件,考生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符合条件的岗位。
- 明确性:部分岗位条件明确,考生需提前做好准备,确保符合报考条件。
2025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提供了丰富的岗位选择,涵盖各个层级和领域。考生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多样化的选择。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岗位占绝大多数,但专科和研究生岗位也为特定专业和高学历人才提供了机会。部分岗位对专业和其他条件有明确要求,考生需仔细核对,确保符合报考条件。
2025年江西省考公务员的学历要求有哪些?
2025年江西省考公务员的学历要求如下:
-
基本学历要求:报考者必须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及以上学历。这意味着无论是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还是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非全日制教育形式,只要是国家承认的学历,都可以报考江西省的公务员职位。
-
学历层次限制:
- 报考一级主任科员以下职务的人员,需要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 报考二级主任科员以上职务的人员,则需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
特殊职位要求:某些特殊职位(如公安、审计、财政、税务等)可能对学历有更高的要求,考生应根据所报职位的要求提前准备好相关学历证明。
-
学历认证:考生需要提供经过教育部认证的学历证书,可以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查询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进行认证。
江西省考公务员的报名时间和入口在哪里?
江西省2025年度公务员考试的报名时间和入口如下:
- 报名时间:2025年1月16日9:00至21日17:00。
- 报名入口:江西人事考试网(http://www.jxpta.com)。
请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并注意报名期间的缴费和准考证打印等相关事项。
2025年江西省考公务员的考试科目和考试形式是什么?
2025年江西省考公务员的考试科目和考试形式如下:
考试科目
-
公共科目:
- 所有报考人员均需参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 《申论》试题分为省市综合管理、县乡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三类。公安机关职位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使用行政执法类试卷。
-
专业科目:
- 财政、金融、会计、审计类职位加试财经管理专业笔试。
- 公安机关执法勤务职位加试公安专业笔试。
- 凡未注明专业科目笔试的职位,不进行专业科目笔试。
考试形式
- 笔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试卷满分为100分。
- 考试内容:涵盖政治理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等多个方面。
- 评分标准:根据各科目的特点制定,确保评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