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查
告知承诺制是否会被核查,需根据具体事项类型和监管要求判断,主要分为以下情况:
一、监管主体与核查机制
- 事中事后监管
告知承诺制通过简化前置审批,将监管重点转移至事中事后监督。例如:
-
资质审批 :企业需履行承诺,监管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其是否达标;
-
职业资格考试 :考后可能通过抽查核实工作年限、专业匹配等条件。
- 双随机定向抽查
监管部门会随机选取企业进行核查,如市场监管总局曾对90%被抽查企业履行承诺情况进行核实。
- 信用监管与黑名单机制
虚假承诺将纳入信用黑名单,影响企业或个人后续资质申请、招投标等。
二、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
- 行政许可领域
-
食品经营许可 :疫情期间通过告知承诺制取得许可的经营者,需在疫情后接受1个月监督检查,若不符承诺将撤销许可并处罚;
-
资质认证 :若通过告知承诺取得资质但未履行承诺,发证机关需在3个月内现场核查。
- 职业资格考试领域
-
一建考试 :考生需承诺符合条件,考后可能被抽查(抽查比例≥10%),重点核查工作年限等;
-
造价师考试 :2021年延续告知承诺制,无需提交社保证明,但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核验社保缴纳情况。
三、对申请人的影响
-
选择告知承诺制的优势 :减少前期证明材料提交,节省时间成本;
-
潜在风险 :若承诺不实,可能面临资格取消、信用受损等后果。
总结
告知承诺制并非“放任不管”,而是通过优化流程与强化监管实现高效管理。建议申请人务必确保承诺真实性,以降低合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