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志愿的录取流程主要包含以下步骤,综合多个信息源整理如下:
一、志愿填报阶段
- 查阅招生计划
考生需通过高校官网、省级教育考试院平台或招生计划手册,了解目标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及投档规则。
- 合理填报志愿
-
顺序志愿 :按志愿顺序录取,先投档的志愿优先被录取。
-
平行志愿 :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按分数从高到低依次录取。考生可设置最多12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填报6个专业志愿。
-
注意事项 :建议将最想去的学校和专业放在前面,将希望较大但可能性较低的学校和专业放在后面,并设置1-2个替补志愿。
二、投档与录取阶段
- 模拟投档与信息交互
省教育考试院进行模拟投档,生成考生生源统计信息,院校根据招生计划调整调档比例,双方通过信息交互平台确认最终投档名单。
- 正式投档
按照考生分数和志愿顺序,将考生电子档案一次性投送给院校,投档比例一般不高于120%。
- 院校阅档与预录取
院校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分数进行专业分配,确定预录取名单,并将名单提交省考试院审核。
- 终审与录取
-
学校评估 :部分院校需对考生进行初步评估或面试,主要考察成绩、综合素质等。
-
录取决策 :通过终审后,院校发放录取通知书;未录取考生可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三、补充说明
-
征集志愿 :部分一本院校未完成招生计划时,会开放征集志愿,考生可补报志愿。
-
录取规则差异 :艺术类、体育类等特殊类型招生有单独的投档规则。
-
信息核对 :考生需确保志愿信息准确,避免因信息错误影响录取。
四、注意事项
-
分数计算 :二本录取分数线因省份、院校、专业而异,需结合历年数据综合判断。
-
专业调剂 :部分院校接受专业调剂,考生可勾选“服从调剂”增加录取机会。
-
时间管理 :志愿填报截止时间早于成绩公布时间,需提前规划。
以上流程综合了全国高考录取的通用规则,具体操作可能因省份政策调整略有差异,建议考生以本省《招生计划手册》和《填报指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