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录未录满计划的院校
征集志愿是高考录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核心信息如下:
一、基本定义
征集志愿是指在 各批次录取结束 后,针对 未完成招生计划 的院校或专业组,由省级教育考试院统一公布缺额计划,供 未被录取且符合条件 的考生重新填报志愿。
二、适用条件
-
未被录取 :考生未被该批次任何院校录取;
-
符合条件 :需满足院校剩余计划的录取要求(如分数、专业调剂等)。
三、填报时间与流程
-
时间安排 :通常在 本批次录取结束后、下一批次录取开始前 进行,具体时间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通知;
-
志愿结构 :与首次填报志愿的 结构一致 ,考生可重新选择院校、专业及志愿顺序;
-
操作方式 :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或指定平台填报。
四、核心作用
-
增加录取机会 :为未被录取考生提供补充录取机会,尤其适合分数接近分数线或对特定院校有明确意向的考生;
-
专业与地域选择 :部分院校在征集志愿时可能开放更多专业,或新增招生计划(如民办院校、偏远地区院校),考生可借此实现专业或地域需求。
五、注意事项
-
批次限制 :不同省份、院校的征集志愿规则存在差异,例如北京地区提前批部分专业不设置征集志愿;
-
分数基准 :部分批次(如本科批第二次征集)允许考生填报低于本科控制线30分的院校;
-
志愿填报策略 :建议结合自身分数、兴趣及职业规划,优先选择往年缺额较大、录取门槛适中的院校。
六、典型场景
若某高校某专业在本科批第一志愿录取后仍有5个名额未录满,省级招办会公布该信息,未被录取且分数达标的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志愿,竞争该批次的剩余名额。
综上,征集志愿是高考录取的“补录机制”,为考生提供了二次选择机会,考生需关注省级招办发布的招生计划及填报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