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的评定条件因职称层级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将详细介绍高级经济师和中级经济师的评定条件。
高级经济师评定条件
基本条件
- 学历要求:具备博士学位,取得经济师职称后,从事与经济师职责相关工作满2年;或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取得经济师职称后,从事与经济师职责相关工作满5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经济师职称后,从事与经济师职责相关工作满5年;或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经济师职称后,从事与经济师职责相关工作满10年。
- 工作经验:取得经济师职称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主持或作为骨干,完成自治区级金融理论研究、重大经济改革方案的编制;主持或参与制定自治区级以上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重要政策文件及重要科研成果的鉴定和项目验收等工作;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制定的金融政策、法规或重大经济发展规划和项目,对本单位(部门)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 业绩成果:取得经济师职称后,具备下列条件中的3项:主持或作为骨干,参与过金融领域内2项自治区级以上研究项目,得到自治区有关主管部门认可,已付诸实施,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主持或作为骨干,参与编写2项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自治区级规范、规程和管理办法;主持或作为骨干,参与过1项以上自治区级重点课题或2项以上地、州、市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并写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报告;作为主要完成人,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三等奖或自治区级二等奖以上。
破格条件
- 业绩成果:在经济专业领域取得的业绩成果或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主持完成的经济专业领域相关研究项目、研究报告等,被省部级及以上主管部门采纳并实施。
- 科研与技术转化:参与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相关专利或技术认证;成功实施的经济改革或创新案例。
- 学术影响力: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发表3篇以上论文,或出版行业权威专著;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国家级行业标准制定。
评审材料
- 基础材料:包括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聘书或聘用合同、现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
- 业绩成果材料:包括个人工作总结、业绩报告、获奖证书等。
- 学术成果材料:包括论文、著作、课题研究报告等。
中级经济师评定条件
基本条件
- 学历要求:通常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经济相关工作满一定年限(如4-6年,具体视地区及政策而定)。
- 工作经验: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6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4年;或具备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2年;或具备硕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年。
- 专业知识:需通过全国统一的经济师考试,涵盖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多个领域。
- 业绩成果:需提交反映个人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的材料,如研究报告、项目策划、获奖证书等。
评审流程
- 准备阶段:了解政策与标准,自我评估与规划,资料整理与准备。
- 申报流程:在线注册与提交,资格初审,专家评审。
- 评审要点: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学术成果的质量与数量,实践能力的体现。
经济师的评定条件因职称层级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高级经济师评定条件主要包括学历与资历、工作经验、业绩成果等,并设有破格条件。中级经济师评定条件则更注重学历与工作经验,同时要求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并提交相关业绩材料。考生应根据自身情况,提前了解并准备相应的评定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