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设《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两个科目。以下是具体考试内容:
- 《经济基础知识》:这是公共科目,所有考生都需报考,涵盖多个领域,包括:
- 经济学基础:涉及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和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等,考察对基本经济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宏观经济现象的分析。
- 财政:包括财政职能、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税收制度、政府预算等内容,重点考察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效果,以及税收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金融:包含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等方面,重点在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以及金融监管的措施和意义。
- 统计:有统计与统计数据、描述统计、抽样调查、回归分析等内容,考察统计方法的应用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 会计:涵盖会计概论、会计循环、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分析等内容,重点是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以及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
- 法律:主要有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物权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等内容,考察法律条文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在经济活动中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 《专业知识与实务》:这是专业科目,设有 10 个专业类别,包括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考生需选择其一报考。不同专业的考察重点各有不同,总体上围绕该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展开。例如:
- 工商管理:涉及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生产管理与控制、物流管理等内容。
- 人力资源管理:考察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力市场、劳动与社会保险政策等方面,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涉及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等内容。
- 财政税收:主要考察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税收理论、货物和劳务税制度、所得税制度等内容。
- 金融:涵盖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等内容。
《经济基础知识》的题型为单选题和多选题,《专业知识与实务》的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两个科目的总分均为 140 分,合格线为 84 分。考生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应试科目,方可取得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