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图片是否侵犯版权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主要涉及以下核心问题:
一、AI生成图片的版权归属
- 用户为著作权人
若用户通过选择模型、输入提示词等操作对AI生成内容进行了实质性的智力投入和个性化表达,且生成结果具有独创性,则用户可被视为该作品的作者和著作权人。
- 平台或模型提供者的责任
-
若AI服务提供者(如平台运营商、模型开发者)未参与创作且未对生成内容进行实质性修改,则一般不承担著作权责任,但需履行防止侵权的义务。
-
但若平台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导致侵权内容传播,可能需承担连带责任。
二、侵权构成的核心要素
- 独创性判断
需判断AI生成内容是否体现了用户的创造性思维,包括选择模型、调整参数、组合素材等行为。若用户通过上述方式对作品进行了显著改造,则可能具备独创性。
- 与已有作品的相似性
若生成图片与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在构图、色彩、形象等方面高度相似,且无法证明存在合理使用或独立创作,则可能构成抄袭或剽窃。
- 使用场景与目的
-
非商业性使用(如个人学习、研究)通常不构成侵权。
-
商业用途(如广告、商品包装)需获得版权授权,否则可能引发侵权诉讼。
三、典型案例参考
-
国内首例案例 :北京互联网法院认定用户通过AI生成的图片具备独创性,受著作权法保护。
-
商业侵权案例 :某互联网公司未经授权使用AI生成图片作为商业配图,被侵权方起诉后法院支持其**请求。
四、法律风险提示
- 素材来源合规性
若AI训练数据涉及受版权保护的作品,需确保获得授权或属于合理使用范围。
- AI生成内容的可复制性
由于AI生成内容易于复制传播,建议通过水印、版权声明等方式保护权益。
综上,AI生成图片的版权归属和使用需结合用户创作行为、作品独创性及使用场景综合判断。建议使用者在使用前进行版权检索,并咨询专业律师以降低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