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技师证考试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具体考试内容如下:
-
理论知识
- 汽车构造与原理
- 发动机部分:包括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如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等),以及各零部件的作用、工作状态等。例如,要理解发动机的四冲程循环原理,即进气、压缩、做功、排气这四个过程的具体运作机制。
- 底盘部分:涉及底盘的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变速器的换挡原理、悬架系统的结构特点等都是考点。
- 电气设备:涵盖汽车电路的基本知识,如电路的组成元件、电路的类型(串联、并联电路在汽车中的应用),以及各种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像发电机、起动机、蓄电池等的工作方式及相互配合。
- 维修技术标准与规范:
- 熟悉汽车零部件的拆卸、安装顺序和方法,这是保证维修质量的重要基础。比如,在更换气缸垫时,需要按照规定的扭矩拧紧螺栓,否则可能导致气缸密封不严。
- 掌握各种维修工艺的操作流程,如发动机的大修、变速器的检修等,了解每个步骤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 故障诊断逻辑与方法论:
- 能够通过观察汽车的工作状态(如异常声音、气味、振动等)来初步判断故障的可能部位。例如,发动机抖动可能是点火系统或燃油系统出现问题。
- 学会运用各种检测工具和设备(如万用表、示波器、解码器等)对汽车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并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
- 现代电子控制系统知识: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电子控制系统在汽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考生需要掌握电喷系统、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等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故障诊断方法。
- 汽车构造与原理
-
实践操作
- 发动机维修:
- 拆解与组装: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方法对发动机进行拆解,注意保护零部件不受损坏,组装时要确保各部件安装到位,符合技术要求。
- 调试与故障排除:完成组装后,对发动机进行调试,使其达到正常工作状态。能够排除发动机常见的故障,如启动困难、动力不足等。
- 底盘维修:
- 部件更换与调整:包括底盘部件(如减震器、刹车片等)的更换,以及相关系统的调整(如四轮定位的调整)。
- 故障诊断与修复:对底盘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和修复,例如,当车辆出现跑偏现象时,能够准确判断是轮胎、悬挂还是转向系统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修复。
- 电气系统维修:
- 线路连接与检测:熟练掌握汽车电气线路的连接方法,能够正确使用电气检测设备对电路进行检测,查找线路故障(如短路、断路等)。
- 电气设备维修与更换:对电气设备(如发电机、起动机、照明系统等)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其正常工作。
- 综合故障诊断与处理:模拟实际工作中的复杂故障场景,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汽车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估,找出故障点,并进行有效的处理。
- 发动机维修:
汽修技师证考试内容全面且深入,旨在检验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合格汽修技师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考生需认真备考,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顺利通过这一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