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先学经济法还是会计实务,没有绝对的标准,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以下是一些参考因素:
科目特点
- 《初级会计实务》:主要涉及会计基本理论、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财务报表编制等内容,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有三分之二的内容与核算有关,灵活性较大,具有一定难度。
- 《经济法基础》:涵盖法律法规、税收制度等方面的知识点,更侧重于记忆和理解各类法规条款,内容多为法律条文、基本规范,考试内容多而杂,但整体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个人学习优势
- 逻辑思维较强:若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对数字敏感,有一定会计基础或对会计实务感兴趣,可先学《初级会计实务》。比如有会计相关工作经验,或在学校学过基础会计知识,先学实务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方法、账务处理流程等内容,为学习经济法基础中的相关税务计算等内容打下基础。
- 记忆力较好:若考生善于记忆、喜欢背诵,或者之前有过法律相关知识的学习经历,那么可以先从《经济法基础》入手。先学习经济法基础可以建立起法律知识框架,增强备考信心,后续再学习初级会计实务时,能将一些经济法中的规定与会计实务处理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备考目标和时间
- 先攻克难题:如果备考时间充足,且希望先攻克较难的部分,为后续学习减轻压力,可以选择先学习《初级会计实务》。掌握实务后,再学习相对简单的《经济法基础》,可以更从容地应对考试。
- 先易后难建立信心:若备考时间较紧张,或者担心一开始学习难度较大的科目会打击信心,那么先学《经济法基础》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先通过相对容易的经济法基础,能快速掌握一些知识点,建立学习信心和动力,再集中精力攻克《初级会计实务》。
不过,无论先学哪一科,都建议在学习过程中两科齐头并进,交叉复习,不要出现偏科现象,确保每个科目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这样可以避免学完一科后长时间不接触另一科而导致遗忘,也能让大脑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转换,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