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推荐

202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推荐涵盖公需科目与专业科目。公需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前沿技术等,专业科目则依据行业特点设置,如电力工程、人工智能等。推荐课程应结合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与行业趋势选择。

一、公需科目推荐

公需科目旨在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 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如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规范等。这些课程有助于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 前沿技术与政策解读:如数字技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等。这些课程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并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政策动态。
  • 人文素养与团队建设:如团队合作建设、人文素养等。这些课程有助于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个人修养。

二、专业科目推荐

专业科目依据行业特点设置,以下是一些热门行业的推荐课程:

  • 电力工程

    • 《电力安全生产“十四五”行动计划》解读:了解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的最新政策与要求。
    • 电力智能化新技术:掌握电力智能化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应用。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深入学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
  • 人工智能

    • AI技术基础与应用: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算法与应用场景。
    • DeepSeek+AI组合赋能:掌握DeepSeek与AI结合的高效应用方法。
    • 人工智能大模型: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构建、训练与应用。
  • 经济管理

    • 现代经济理论与实践:学习现代经济理论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 金融市场分析与风险管理:掌握金融市场分析的基本方法与风险管理技巧。
    • 创新思维与创业管理: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业管理能力。

三、课程选择与学习方法

在选择课程时,应结合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与行业趋势进行选择。学习方法上,可以采用线上网络培训、线下培训班、研修班等多种形式进行。同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02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推荐

课程名称
推荐理由
学时要求
考核方式
提供单位
学习形式
DeepSeek+AI组合赋能课程
提升专业技术人员AI应用能力
_
学习成果应用及转化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线上/线下结合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聚焦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等通用知识
每年不少于30学时
与职称评定、岗位晋升挂钩
_
_
兽医领域专业知识与技术
涵盖专业知识、最新研究成果等
每年不少于42学时
专业课考试/报告
广东兽医继续教育机构
网络培训
定制化、个性化课程
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
根据需求定制
学习成果展示/评价
继续教育平台
线上课程为主
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课程
增强创业创新能力
_
项目实践/报告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
短期班/长期班

202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概况

地区
政策支持
培训形式
学时要求
发展趋势
全国
政策力度加大,经费补贴
线上/线下课程、短期班、长期班
每年累计不少于90学时
线上教育迅速发展,产教融合深入
湖南省
职称评审必备条件
公需科目+专业科目
公需科目每年不少于30学时
_
广东省
专业课、选修课网络培训
网络培训为主
专业课不少于42学时
非学历教育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青岛市
整合全市培训资源,发布539个项目
线上/线下结合
_
AI组合赋能课程新增
本文《202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推荐》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530983.html

相关推荐

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系统公需科目

关于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系统公需科目,综合政策文件及最新通知要求,整理核心信息如下: 一、政策依据与学时要求 政策依据 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意见》(桂人社规〔2019〕2号)及年度更新文件(如2024年桂人社发〔2022〕15号)。 学时要求 总学时 :每年不低于9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占2/3(≥60学时),公需科目占1/3(≤30学时)。 公需科目细分 : 必修课

2025-03-25 建筑工程考试

2024年公需科目内容有哪些

2024年公需科目内容因地区和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主要省市和行业的公需科目内容概述,供您参考。 2024年公需科目内容概述 天津市 2024年天津市的公需科目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港产城融合发展、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中心城区更新提升、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高品质生活创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10类46门课程。 这些内容涵盖了经济、社会

2025-03-25 建筑工程考试

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是什么意思

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是指国家或省级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通用知识和技能。这类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课程内容 政策法规 包括国家及地方新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等,帮助专业技术人员了解政策导向,避免因政策理解偏差导致违规。 基础素养 涵盖信息化技术应用(如大数据、AI、区块链基础)、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等内容

2025-03-25 建筑工程考试

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

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下是关于四川省公需科目的详细介绍: 1. 公需科目的定义和作用 公需科目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技术人员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

2025-03-25 建筑工程考试

赤峰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

赤峰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是根据国家、省市统一要求,针对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掌握的通用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继续教育内容。这些科目旨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阔思路和拓展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超越专业限制,从更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 具体到2025年,赤峰市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参加不少于9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公需科目不少于30学时,专业科目不少于60学时。公需科目的学习内容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5-03-25 建筑工程考试

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程去哪里学

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程可通过以下途径学习: 一、‌官方网络学习平台 ‌ ‌湖南省 ‌ 使用“湖南继续教育网”进行在线学习,支持课程报名、视频观看、在线测试及学时记录‌。 通过“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获取最新学习通知和平台入口‌。 ‌其他省份示例 ‌ 四川省:登录省人社厅官网,进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专栏选择继续教育基地学习‌。 河南省:通过“河南专技学习网”等指定平台完成学习‌。

2025-03-25 建筑工程考试

广西技术人员公需科目

广西技术人员公需科目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多个领域和主题。以下是关于广西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的详细信息,包括学习对象、内容、考试方式和结果应用等。 学习对象 全区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等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 这些人员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体经济组织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涵盖了广泛的专业领域。 学习对象的广泛性确保了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技术人员都能参与继续教育

2025-03-25 建筑工程考试

职称公需科目在哪里学

职称公需科目的学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系统 : 通过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系统的“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免费线上学习。完成课程中的所有课件学习及课程作业考试及格后,系统会自动登记学时,并同步至“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个人)”。 省教育厅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平台 :

2025-03-25 建筑工程考试

公需科目从哪个平台进入

公需科目可从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或指定的继续教育网络平台进入。 公需科目进入平台概述 公需科目的学习平台因省份和地区而异,但通常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入: 官方渠道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 :各省人社厅官网通常会发布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相关通知和指南,其中可能包含学习平台的链接或登录入口。这是获取最新、最准确信息的官方渠道。 指定继续教育平台 : 如湖南继续教育网等平台

2025-03-25 建筑工程考试

教师公需培训证书找不到哪里打印

针对教师公需培训证书打印入口问题,以下为综合解决方案及操作指引: 一、通用打印步骤 (适用多数地区) 登录指定平台 平台示例:中国教师研修网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网 、云教育服务平台 等(根据所在地区选择对应平台)。 登录账号:通常为身份证号或手机号,默认密码可能为 123456 (可尝试或联系管理员重置)。 进入个人中心 登录后点击「个人姓名」或「学员中心」进入个人主页。 选择培训项目

2025-03-25 建筑工程考试

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心得

关于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的心得,综合多篇培训体会,可归纳为以下核心感悟: 一、培训的核心价值 提升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培训通过系统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帮助专业技术人员打破知识瓶颈,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可持续发展理论后,更深刻认识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强化责任意识与职业道德 培训强调教师需具备“一桶水”的持续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师德规范,强调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通过案例分析

2025-03-25 建筑工程考试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什么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补充,旨在拓展和提高其创新、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育。以下是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详细信息。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补充,拓展和提高其创新、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育。

2025-03-25 建筑工程考试

安徽继续教育在线由哪所高校承建

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是由安徽开放大学(原名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负责承建并提供支持服务的。该平台是在安徽省教育厅的主管下运作,旨在为安徽省内的继续教育提供远程学习的支持和服务。 这一信息得到了多个来源的确认,包括百度知道上的回答以及安徽省教育厅的相关公告。这些资料一致指出,安徽开放大学不仅承担了平台的建设工作,还负责其日常运营和维护,确保能够满足广大学习者的需求。

2025-03-25 建筑工程考试

公需课为什么完成不了

公需课完成不了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包括系统故障、学习方式不当、政策要求未满足等。以下将分情况分析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 一、常见原因分析 系统故障 如果课程无法正常加载、进度无法更新或考试提交失败,可能是系统出现技术问题。 解决方法 :检查网络连接,尝试刷新页面或重新登录。如果问题持续,可联系技术支持或所在单位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 未满足政策要求 根据政策,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需完成一定学时的公需课

2025-03-25 建筑工程考试

教师公需课错过了怎么补

顺延至下一年度补学 关于教师公需课未完成时的补学方式,综合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一、补学时间安排 顺延补学规则 根据省人社厅要求,教师因故未完成的公需课可顺延至下一年度补学,但 不得在一个年度内突击完成 。例如,2021年未学的课程可在2022年补学。 特殊情况处理 若错过当年课程,需关注教育部门或单位发布的补考通知,部分地区可能提供补考机会。 二、补学方式 线上补学平台

2025-03-25 建筑工程考试

公需科目能补吗

公需科目通常可以补学,但具体政策因地区和年份而异。以下是综合信息后的总结: 一、补学可行性 一般情况允许补学 往年的公需科目通常提供补学机会,需通过继续教育网等官方平台完成学习和考试。例如,温州、嘉兴等地明确开放补学窗口,允许补修2019-2024年的课程。 补学时间与限制 部分地区要求顺延至下一年度补学,不得在单一年度突击完成(如安徽、广西)。 补学窗口通常集中在特定时间段(如每年6月

2025-03-25 建筑工程考试

继续教育公需课在那个网站哪看

要查找继续教育公需课的学习平台网址,您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查询。以下是一些地区和平台的详细信息,帮助您找到正确的学习平台。 继续教育公需课的学习平台网址 绵阳市 绵阳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在线培训平台的网址是 http://rsj.my.gov.cn/ 。学员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在线学习、考试和证书打印。 该平台提供了完整的在线学习流程,包括登录、学习授权、在线学习

2025-03-25 建筑工程考试

公需课和专业课在哪学

以下是公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渠道及流程说明: 一、学习渠道 1. ‌线上学习平台 ‌ ‌官方指定平台 ‌ ‌湖南继续教育网 ‌:湖南省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该平台完成公需科目(如“数字产业化”“安全生产”)和专业课的在线学习、考试及学时记录,支持证书下载‌。 ‌华医网等其他平台 ‌:部分省份(如广东)指定平台需通过单位注册账号,登录后选择“继续教育”模块进行学习‌。 ‌地方人社局官网 ‌

2025-03-25 建筑工程考试

公需课在哪刷分

不能刷课 公需课 不能通过刷课来提高分数 。根据继续教育网站的规定,反刷课程序已设置,学员必须完整浏览所有课程内容,才能参与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结业证书。因此,学员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而不是寻找快速提高分数的方法。 尽管有些方法可能提供快速学习的捷径,如使用浏览器神技、倍速播放神器或利用手机APP进行学习,但这些方法并不符合继续教育的要求,也可能存在风险。例如

2025-03-25 建筑工程考试

公需课都哪科需要考

公需课通常是为满足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需求而设置的课程,其目的是帮助学员掌握必要的法律法规、政策理论、职业道德和技术信息,以提升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下是关于公需课的详细说明: 1. 公需课的定义与目的 公需课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开设,旨在: 提升学员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帮助学员掌握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理论; 增强学员的专业技能

2025-03-25 建筑工程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