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份模拟填报志愿安全指南:
个人信息保护
- 密码设置与保管:首次登录填报系统后,要及时修改初始密码,密码应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且不要过于简单,如生日、电话号码等。同时,妥善保管密码,不要向任何人透露,包括老师、同学和家长,防止个人信息被他人盗用,导致志愿信息被篡改。
- 账号安全意识:注意保护自己的考生号、身份证号等账号信息,避免在公共场合或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登录志愿填报系统,如网吧、公共场所的免费 Wi-Fi 等。若怀疑密码泄露,应立即通过系统提供的密码修改功能或联系相关招生考试机构进行修改。
系统操作规范
- 选择合适时间填报:尽量避免在志愿填报截止时间前扎堆登录系统,以免因网络访问流量增大造成网络不畅、网速缓慢,甚至系统崩溃,影响志愿填报。可提前规划好时间,尽早完成模拟填报。
- 正确保存与退出:志愿填报完成后,务必点击 “保存” 按钮。填报完成或中途离开计算机,要退出系统并关闭页面,防止他人在你离开后修改志愿信息。多名考生使用同一台计算机填报志愿时,每位考生填报完后都要退出登录,并关闭所有显示本人信息的页面,避免志愿信息相互覆盖。
- 避免重复操作:不要同时打开两个或两个以上填报页面,以免发生错误或数据混乱。如果遇到系统提示填报有误,应按照提示信息,从批次、计划性质、报考科类、院校代号或专业代号等方面逐一查找出错原因,修改后再进行保存和确认。
防范外部风险
- 防止他人代填:志愿填报应由考生本人及家长亲自执行,不可委托他人代为填报。他人可能不了解你的真实意愿和情况,也无法对填报结果负责,同时还存在信息泄露和志愿被篡改的风险。
- 警惕诈骗信息:要通过官方渠道获取志愿填报相关信息,如教育考试院官网、学校发布的通知等,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短信、电话、网站或社交媒体上的信息,避免陷入招生诈骗陷阱。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以 “内部指标”“特殊关系” 等为由,骗取考生和家长的钱财。
熟悉相关政策和规定
- 了解模拟填报要求:仔细阅读教育部门或学校发布的模拟填报志愿通知和相关说明,明确模拟填报的时间、流程、规则以及注意事项,确保按照要求正确进行填报。例如,不同地区的志愿设置、填报批次、投档规则等可能有所不同。
- 区分模拟与正式填报:明确模拟填报使用的数据为模拟数据,如招生计划数、考生成绩等,最终数据在正式填报时可能会有所变化。模拟填报的目的是让考生熟悉志愿填报系统和流程,其结果不会影响正式填报和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