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近年来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在食品科学、材料科学和园艺植物研究方面表现突出。以下是主要科研成果的梳理: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
-
滁菊多酚抗肥胖研究
陈春旭副教授团队发现滁菊中的3,5-二咖啡酰奎宁酸(3,5-DiCQA)经肠道菌群发酵后,其衍生物3,5-DiCQAD能显著激活FXR/Shp/Lrh-1通路,调控胆汁酸代谢,有效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症状。该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Food Bioscience》(Q1,IF=4.8)。 -
黑玉米芯花青素抗结肠炎研究
团队从黑玉米芯中分离出多酰基化花青素P3GdM,证实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如增加A. muciniphila和L. reuteri丰度)和抑制炎症因子,可显著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研究发表于《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Q1,IF=7.0),为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新思路。
二、材料科学与化学领域
-
高纯石英砂加工技术
材料科学专业学生叶秦昊参与年产2万吨级高纯石英砂加工工厂设计,相关成果被应用于企业生产。 -
光催化材料制备
周阿慧等同学在离子钝化后处理CsPbBr3量子点及其光学性能研究中取得突破,相关论文获省级创新创业奖项。
三、园艺植物与生物技术
- 花青素生物合成调控机制
风景园林植物与应用团队系统综述了园艺植物花青素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及转录因子调控机制,成果发表于《Tropical Plants》,为培育高花青素作物提供理论支持。
四、其他重要成果
- 专利与产学研合作:近五年获批专利683项(发明专利202项),与地方政府、企业开展产学研项目500余项。
- 学科平台建设: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省级平台18个,支撑了材料科学、食品科学等领域的科研创新。
这些成果体现了安徽科技学院在应用型学科建设中的突出优势,尤其在食品功能成分开发、材料性能优化及植物活性物质研究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